運動筆記 The North Face

【焦點人物】「超負荷帶來成長」 四大極地大滿貫總冠軍-陳彥博

張CC
發表於2017-03-30 11:13:00
16,636次點閱

撒哈拉、戈壁,再加上智利阿塔卡馬沙漠以及南極洲,四大極地馬拉松,每站賽程 250 公里,2016 年 11 月 25 日,台灣好手陳彥博於在南極洲成功挑戰極地系列最後一場賽事,並完成同一年度中參與這 4 場極地賽事的成就,是亞洲第一位締造此記錄的選手,同時贏得了 2016 年四大極地大滿貫總冠軍。


2016 年 11 月拿下南極洲賽事的陳彥博,成為亞洲第 1 位同年度完成 4 大極地馬拉松的選手,更奪下當年度的大滿貫冠軍(圖片來源:陳彥博粉絲頁


為追夢踏實而練

國小的田徑成績並不算頂尖,陳彥博反倒在「競速滑輪」這項目獲獎無數,但台灣政府於非重點體育項目投入資源較少,因此國中時在教練的鼓勵下,他報考了成淵高中田徑隊,到高中才成為正式的田徑選手,並以 5,000、10,000 公尺中長距離為訓練重點,在高中便拿到 10,000 公尺的全國冠軍。

也在高中時期,他萌生了未來要成為職業選手的想法,但以台灣當時的體育環境看來,無非是異想天開:除了棒球、籃球,其餘的體育項目是不可能有職業選手出現的,所有選手都需兼任其他工作才可能扶持自己的興趣。


勇闖極地的冒險家──陳彥博(圖片來源:運動筆記)


就讀國立體育大學後開始轉戰馬拉松,也愈跑愈長。在面臨大學畢業那一刻,與大多數的運動員一樣,他開始迷惘、害怕,不知未來何去何從。2008 年畢業前,陳彥博決定給自己來一場退休賽,於是報名甄選磁北極 600 公里橫越賽,沒想到經歷這場極地長征,真切感受大自然的存在,便愛上這種在自然環境中冒險的過程,轉身便投入了極地馬拉松的領域,一直堅持到現在。


為突破自我而練

一下從平常訓練的 42 公里跨到了限時 21 天 600 公里的極地超級馬拉松,陳彥博跨出了很大的一步。不僅是距離,他還得從都市跨越到野性的自然世界:要越野滑雪、要獨身睡在帳篷裡、要憑藉一己之力拖著幾十公斤的裝備,途中遭遇北極熊攻擊等,面臨失溫、脫水,數次瀕臨生死交關,對於 20 幾年來都生長在亞熱帶環境的陳彥博來說,第一次的極地賽事經驗,對身心靈都是極大的衝擊。

但在比賽過程中,跑在寂靜荒野,聽著雪在腳下摩擦的聲音,冰凍空氣中感受著呼吸的流動,親眼所見識的極地視野,在那一刻開始,他深深為大自然傳遞的訊息震撼,為這片原始而悸動。


 

第一次完成極地賽事的陳彥博,從此愛上了與大自然合而為一的過程(圖片來源:陳彥博粉絲頁


為自我精進而練

比起馬拉松是項倚靠體能及慣性的高強度競技運動,極地超馬則是五成靠體能,剩下的五成在於專業知識和經驗。在立志成為極地超馬的職業選手後,除了體能的鍛鍊,面對世界各地、不同環境的競賽,陳彥博開始飽讀詩書,不僅要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在各個層面都有所涉獵,舉凡導航、地磁的改變,乃至地球歷史、板塊變動、星象、生物等等,讓他在迷路時能辨知方位,遭遇野生動物攻擊時如何反應,了解身體在各種氣溫濕度下會怎麼變化,掉到冰河中該如何自我急救,面對病痛時的投藥,還有國外比賽溝通中扮演重要角色的語言。

有回在加拿大育空賽的夜裡,頭燈沒電了,於是邊走邊換,卻沒發現走的過程中偏離賽道,最後憑藉著冬季大三角辨位,再確認 GPS 走回正軌;生火方式也是一門學問,曾經掉進冰河中,事出緊急,沒時間生火,於是馬上劈柴,挖了個雪坑,把薪柴扔進坑中,倒了桶煤油點火丟下去,很快把火生起,避免失溫。如果當時沒有這些求生技能,後果不堪設想。

 

在野外要學習從星象中辨位(圖片來源:陳彥博粉絲頁


為超越極限而練

極地馬拉松的環境條件都相當極端,氣溫不是極低,就是極高。談到印象最深刻的比賽,陳彥博說 2013 年加拿大育空 700 公里的賽程絕對是世界上最難的比賽之一。當時他跑到 620 公里左右,距離終點只剩 80 公里,但處在零下 56 度野地中,經歷掉到冰河失溫凍傷、已經有 8 天沒有跟任何人說到話,孤獨感在幽冥的極地荒野中被放得更大,體能和心理上都瀕臨崩潰邊緣,那時一度覺得自己要死了,腦中要活下來的意念卻十分清晰。

 

每次的榮耀都是經歷肉體與心理上的折磨所換來的(圖片來源:陳彥博粉絲頁


經歷過加拿大育空的低溫夜晚,在 2016 年中國戈壁比賽,陳彥博經歷了另一場地獄般的高溫考驗。隨著比賽氣溫攝氏 52 度高溫,讓他出現了熱衰竭現象,昏倒只剩一點意識,一下從冠軍跌落到第 6 名,而這場比賽又是 18 年來父母第 1 次出國來觀看他的比賽,心裡更是乘載極大的失落。到終點時有位外國選手抱著他的頭,哭著跟他說:「也許你現在能力已經到達顛峰(summit),必須要經歷很大的挫折和失敗,讓自己重重往下掉,才有可能再創造另一個高峰。」


2016 中國戈壁賽中,陳彥博因高溫導致熱衰竭僅剩些微意識(圖片來源:陳彥博粉絲頁

 

18 年來陳彥博父母第一次出國看他比賽(圖片來源:陳彥博粉絲頁


為證明價值而練

在接觸極地越野賽後,陳彥博發現最大的挑戰並非鍛鍊或賽事本身,而是籌措資金。台灣選手要出國比賽,資金籌募常常是個挑戰,不像在日本有企業認養贊助機制,在台灣的職業選手往往要靠自己找資金;而這也是許多選手面臨到的問題:無法靠自己的專業與興趣支撐起生活,而放棄職業選手這條路。

陳彥博憶起自己還默默無名時,用專注與熱情跑遍各大企業單位簡報提案時,不少訕笑和娛樂的眼光,甚至一次次遭到提案業主放鴿子、歷經漫長的等待,他笑稱:「一年中如果向人們訴說 1,000 次理想,大概會有 900 次是會被置之不理或不被理解的」,滿腔熱情與自己所崇尚的價值被棄如敝屣,讓當時的他一度想放棄。但陳彥博將心中的憤怒和不甘化為力量,一心想證明自己追求的價值,更希望靠著一己之力去改變台灣的環境。


談到籌措比賽資金的路程中困難重重,但陳彥博始終抱持堅定不放棄的態度(圖片來源:運動筆記)


每次賽後,陳彥博總會親自在自己的粉絲頁,刻畫出字字比賽血淚及心路歷程,相信不少讀者都曾為他深刻的文字敘述而動容。問及他如何養成這種文筆,陳彥博提到,主要是因為高中時期教練要求寫訓練日記,教練會希望選手透過訓練日記把心裡的話寫出來,一天寫 1,000-3,000 字不等,在高中時期一年 365 天都沒有間斷過,加上自己也是比較感性的人,喜歡透過文字抒發心情;一直到經歷了極地超級馬拉松,在環境、心境、體能、精神上種種的壓迫之下,親身感受,文字就呈現出更為動人的樣貌。

陳彥博也補充,以國外的運動員來說,溫布頓網球選手或是美國大聯盟選手在每次賽後記者採訪中,只有數十秒的時間,但這些運動員都可以在短時間內說出非常具有啟發的話,他們會去讚美對手,會讓大眾了解他們奮鬥的理念,去感染整個社會;而台灣體育教育中缺乏這塊訓練,以至於一般運動員無法學會去表達,這就是運動文化與理念是否能傳承的關鍵。所以陳彥博在國外比賽中,會觀察國外選手如何傳達自己的想法,自己也會試著學習去溝通。


陳彥博希望透過自己傳達的訊息,是能對這社會大眾有正面影響力的(圖片來源:運動筆記)


摩洛哥 Mohamad Ahansal 是陳彥博最欽佩的選手與對手,Mohamad Ahansal 是摩洛哥地獄馬拉松(Marathon Des Sables,簡稱 MDS)的傳奇名將,在 2015 年美國 273KM 大峽谷賽事中,陳彥博跟他一同參賽,並在途中出乎意料的領先他,當年陳彥博 29 歲,而 Mohamad 42 歲,在中途的休息站中 2 人遇上了,自知還有很多不足的陳彥博過去向 Mohamad 討教經驗與知識,對方非但沒有避開他或帶有敵意,還毫無保留地分享,並流露出他簡單而純粹對跑步的愛,陳彥博被他的一席話深深感動。在台灣很多人都會認為運動員到了某個年紀就不行了,但在這世界上很多 30 歲、40 歲的選手依舊在場上奮戰,仍受到世界各地比賽的邀約,這也是中西運動文化上很大的差異。


為強化心志而練

在極地競賽的長時間、長距離之下,健全的心志不可或缺。「心理素質的建立,跟你在生活中有沒有扶持你做這件事的根基,以及這些事情所延伸的觸角有關」,陳彥博進一步舉例道:「比如說舉辦講座,這些來聽演講的人因為你的話而有所改變」,每天縝密的鍛鍊、研讀的營養學貫徹在日常餐食裡,「當一個人每天的活動做的事情,都和賽事息息相關,自然就會建立起根基」

他的教練曾說:「如果你覺得你把這件事情做好了,但依然不夠,因為人會有惰性,所以要嚴格再嚴格。」,甚至是透過打掃、洗杯子等生活行為去磨練個性。從生活瑣事中鍛練出來的意志,也奠下了不輕易放棄的心。


為開拓視野而練

今年 6 月受到美國邀請,將前往參加南美祕魯亞馬遜叢林求生賽。由於熱帶叢林屬於高濕度環境,濕度將是訓練中最重要的課題,因此會選擇如香港大嶼山或馬來西亞作為移地訓練的地點。另外也正積極認識當地的植物與昆蟲中。

談到接下來的突破設定,陳彥博透露說 35 歲應會有一個大突破,不過目前要學習的東西還是很多,自認學習還是不足,希望可以增進專業知識,不管是天文科學還是大氣知識,或是在冒險上,希望自己能更加精進。


對於自己規劃的戶外冒險教育課程,侃侃而談。(圖片來源:運動筆記)


比起過去專注於個人的競賽,隨著粉絲團的人數愈來愈多,詢問如何做體能上的鍛鍊或接觸大自然的訊息如雪花般飛來。陳彥博也說,台灣要找到純粹的大自然環境機率比較小,因為大部分的土地都被開發過了。「mother nature(大地之母)」,是他在國外所受到的訓練模式:真正遠離都市,到一個完全沒有訊號、文明的地方,直接用情境導入,讓人直接去感覺情緒,會有都市和野外明顯的對照。

所以從今年開始,陳彥博會用自己的專業能力去做「outdoor adventure club(戶外冒險教育)」,透過課程,把國外比賽學習的知識技巧帶回台灣,並將自己心裡深層的經驗和體驗,融入冒險訓練營,經由體能、心靈引導式學習的不同體會,讓大家放下都市文明所有的東西,探索生命的本源;今年四月也即將有與運動筆記、跑步學堂合辦的戶外課程。

如同陳彥博在粉絲頁寫下的:「30 歲這一年,是一個階段的結束,也是新的階段的開始;超負荷的一年,也是成長最多的一年;選擇這條路,這一個夢想,雖然痛苦,但我從來沒有後悔。」,看著陳彥博專注在追求、為了夢想訓練的同時,不但帶給我們面對挑戰的勇氣,也提醒著我們訓練的執著,不一定是成績,而是生活中的點滴積累出的目標。




野練是一種態度,冒險是一種勇氣。跑在夢想路上,整個戶外就是我們的訓練場,練就的不只是你的身體,更是你的意志。

今年,運動筆記和國際戶外領導品牌 The North Face 再度合作,邀請極限超馬好手陳彥博設計春夏野練營,兼顧野跑技巧與綜合體能,跳脫訓練的傳統框架,多一點挑戰,多一點虐,再帶一點髒。你,渴望跑在山林之間,享受戶外訓練的暢快?這一次,就是夢想的開始,起身向前,讓心更強大。



以上內容由 The North Face 贊助刊出。


*跑步人物 盡在運動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