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生之犢的破三旅途

運動賽事
發表於 2016/12/20 48,580 次點閱 40 人收藏 0 人給讚
給讚
收藏

此區為網友的心得交流平台,以下內容不代表運動筆記立場

轉進最後市府路的一段路,拖著沉重且快要抽筋的雙腿,胃液已經快從喉頭噴出,透著模糊的墨鏡看著拱門上的計時器 “2:55:xx” 再三確認,唯一變動的只有最後的兩位數字,一切很不真實,我真的破三了。

1. 前言

---------------------------------------前面有點類似心路歷程,不想看可以跳過,文長慎入---------------------------

先簡短自我介紹一下,我是Jimmy,職業是一名獸醫師,目前跑齡14個月,若在軍中用語,大概是菜渣集中的等級吧。開始跑步前我是一個單車和登山愛好者,大致上北部比較有意思的山路都會去給他參一腳,騎了5次武嶺(3次西進,1次東進,1次北進),爬了接近40座的百岳。買慢跑鞋開始跑步其實是為了不想在當兵時讓自行車退化太多,剛好朋友邀約一起參加 Garmin 希望跑步學堂,那是我跑步的起點,很高興碰到了 陳秉豐 (陳秉豐Chen Ping Feng)和 張芷瑄(張芷瑄 Chih-Hsuan Chang)兩位啟蒙教練,讓我覺得跑步原來可以不無聊,也有了一些基本的認知。

Garmin希望跑堂


             有關 BostonQualification(BQ)

第一次聽到BQ這個詞,是一月參加Nike配速員徵選時,某個人跟我說趙哥達到BQ,那時滿心問號,Q什麼碗糕聽不懂? 直到上PTT亂逛查詢有關即將到來的渣打馬拉松資訊,意外發現Jay的文章,對所謂BQ有進一步的認識,波士頓馬拉松又稱為”平民跑者的奧林匹克”,原來可以參加是那麼榮幸的事,不久後的渣打馬拉松剛好碰上極地寒流,讓我超水準發揮,跑了3小時26分,那時候跑步剛滿四個月,事後聽跑友閒聊好像不算差~~

然而,回家查查參加波士頓的資格赫然發現原來我這個年齡層的BQ大約要3小時2分以內,幾乎就要等同跑進3小時內,那時候光跑3小時30分就已經用盡我的洪荒之力,實在無法想像跑進波士頓資格是怎麼樣的一個光景,那時當我跟周遭的人說我也想試試看傳說中的波士頓資格,大家都揶揄我的狂妄和癡人說夢,儘管常被笑走都走不穩就想嘗試飛,狂妄的波士頓資格大夢正式展開!


隨後透過朋友的介紹,不知死活地去參加配速之神 高志明大哥每周三開的劍中劍團練,一開始真的是跑得要死不活,上坡累得跟狗一樣,下坡又追不上大家,不過真的很感謝高大哥不離不棄的帶我,分享很多自身的經驗讓我去體會,當然每次團練完最期待的就是喝杯冰涼的豆漿和聊天,隨著去的次數增加,開始漸漸地可以駕馭上坡,下坡也慢慢看得到大家的車尾燈,心肺和腿力有逐漸進步的趨勢。


2. 訓練篇

             Hansons Marathon Method

傷癒之後,透過友人 Ray Weng的介紹,知悉了這一套在美國很紅的訓練方式,上了博客來買了原文書回來看了一下,稍微吸收後就開始照書上建議的配速和規畫展開訓練,當初會選擇這本書作為我的訓練方式主要有幾點:

  1. 間歇跑:知名紐西蘭教練Arthur曾說過”在練全程馬拉松裡面,間歇跑只是蛋糕上提味的奶油而已,並不是本體”。我同意練間歇真的會進步,但是那是有有氧基礎的前提下,發現很多台灣跑者喜歡以奶油為主食,間歇動輒75-80s(400m),受傷養傷幾個月,接著歸零,然後重蹈覆轍。這套訓練計畫最吸引我的地方就是他的間歇並不快,比方說走整套下來,最快的時候一圈也不會低於92s,很適合害怕吃苦的寶寶,雖然總是被旁人笑這樣的間歇怎麼那麼慢....
  2. Junk mile is also gold mile: 開始練Hanson plan之後,發現其中很多的比例是很慢的easy run,也就是大家眼中的垃圾里程,不過隨著時間的演進,漸漸發現這些垃圾里程才是有氧基礎向下扎根的重要關鍵,反而不是跑速度,可以逐漸體會所謂慢慢來比較快的道理,這套訓練計畫一週的里程大約有7成以上是easy run,可以讓我在過程中有很多的時間可以去單純享受跑步帶來的美好,也大大降低了受傷的風險。
  3. 與眾不同:其實也只是自己愛亂嘗試的心態罷了,當台灣跑者許多都練著徐國峰老師的方法時,對於這套方法大家頂多停留在聽過但是沒人實際去操作過的階段,國峰老師的課表很棒,我覺得只要是循序漸進並且可以讓你有一個不太會受傷的周期,就是有幫助的課表。最忌諱的就是朝三暮四,一會follow A plan一會又去follow B plan,或者沒有頭緒的亂練一通。
  4. 成功的案例:網路上不乏follow Hanson plan成功的案例,雖然大多是在美加的跑者,也許背景氣候截然不同,他們成功了,更讓我對這個計畫有自信,中間很謝謝Ray哥常常使用網路或者趁出差來台灣時和我分享美國使用Hanson plan前輩他們的一些訓練變化和心得,可謂是我這個Hanson plan小師弟的良師益友也不為過。

關於訓練的詳細細節,Jay的網誌和文章寫得很詳細,在這邊就不贅述(可以去PTT搜尋ID chieher),一週大概是這樣:

週一  休息日

週二  間歇跑(400m-4800m都有,Hanson plan比較傾向於用比較慢的速度跑長間歇)

週三 赤足Easy run 10-12km(這是我自己喜歡的,赤足跑可以讓我感到很放鬆)

週四 Tempo run 16km(馬拉松的預計配速)

週五、週六  Easy run 10-13km

週日  Long run 25-35km

大致上是3個easy workout+3個hard workout,每個hard workout前後會有總計5-7km的暖身和收操,由於醫療業的關係,每天的作息大概是5-6點起床運動完,簡單盥洗後去上班到晚上9-10點,儘管有時候覺得睡眠不足,仍然會盡力的去完成每個安排,當然若身體真的太累還是會選擇減量或者直接休息。

8月開始到比賽前的跑量大約如圖,一開始台灣的酷暑實在是令人難以招架,光練3小時10分的目標的都很吃力,但是這套訓練的方法讓我受益最多的地方就是隨著時間的演進,發現自己的有氧基礎有了顯著的進步,隨著天氣稍微涼爽(還是很熱...),逐漸可以慢慢練到3小時5分甚至3小時整的課表,10、11月參加三場中距離、一場全馬當作LSD,分別是:

權民路跑 21km  1:25:47

冬山河超馬20km  1:22:24

新竹馬拉松 26.5km 1:49:54

新月橋馬拉松 42km 3:15:10

對比今年三月撕心裂肺又爆腿跑1:31的國道馬拉松半馬。也許,當初被嘲笑的波士頓狂想曲,似乎有機會登台演奏了。

最後事實證明,16週下來,個人的馬拉松最佳成績從3小時26分進步到了2小時55分,進步了31分鐘,在我身上效果卓越,順利的取得前往2018波士頓馬拉松的資格。

3.比賽篇

隨著減量週的到來,意味著Hanson plan即將進入尾聲,這是我第一次完整follow一個計劃,沒有教練,唯一的夥伴就是自己的影子,有下功夫去努力就會對結果有所期待,這時候只能告訴自己,最重要的是過程,結果只是附屬的。我覺得那已經融入生活的一部分,好比吃飯拉屎一樣自然,所以當有人問我說你喜歡跑步嗎?還真的是不知道怎麼回答,就如同不會有人問你說你喜不喜歡拉屎一樣的道理。賽前兩天,突然有一則陌生的訊息,張蔭富富哥詢問我的台北馬拉松目標,並主動說要來帶我和戰神一起完成這個目標,其實跟富哥的緣分也僅只於在河濱的點頭之交,這則訊息真的是讓我又驚又喜,這下更吃了一顆定心丸,並且期待當天的到來。


開賽當日,氣溫預報17-25度,望著賽前無雲的天空,看來是有一場硬仗要打,隨著槍聲響起,大夥如同火箭般的噴射出去,前1-2km由於被比賽氣氛影響,真的會瘋狂超速,趕緊躲到配速列車裡面讓自己的速度緩一緩,這也是第一次跟著大集團跑的感覺,很奇妙的不費力,但是不知道是天氣還是休息不夠的因素,心跳一直節節上升,比平常訓練的時候都還要高,實在是一則隱憂,不過也只能走一步算一步了,中間發生了一個小插曲,進7.5km水站時,由於太緊張不小心以為是10km水站,就把第一個gel吃掉了....

到了愛國西路,我們嘗試著脫離列車,用賽前預訂的配速自己打拼,反正充其量沒發揮好就回列車給列車長帶,不過其實也只是一直跑在列車前面,並沒有特別加速,看起來反而有種被追殺的感覺。

過了中山北路、中山橋來到了明水路,里程也累積到了20km,衡量一下身體狀況,不喘腳也不算累,心率還是居高不下,幾乎逼近我有氧區間的上限,也許真的是狀況不太好,有點想要下車,但是能和富哥一起跑而不是看不到他的車尾燈,這可是千載難逢的機會,就這樣下車有點太可惜了,賭一把吧! 我心裡這樣告訴著自己的。


在河濱內里程來到了半馬距離,花了1:27:08,和賽前大家討論的配速1:27:30差不多,撇除心率居高不下的問題,也許真的是有機會達標,不過難關還沒有到,同志仍須努力,在這邊吃了第二包gel。河濱的艷陽開始考驗著我們,幸好今日風不算大,算是跑河濱的小確幸,在河濱的路途上撿到失速的鼎洋,很可惜他狀況不好,無法跟上這部列車,等傷癒一定沒問題的!


28km吞了第三包gel,這時已經放棄看心率,目前不太喘,雙腳略顯疲憊,只好多講話轉移疲憊的感覺,太陽越來越大,水站停留的頻率也逐漸增加,隨著里程來到了30km,看了下手錶,大約花了2小時4分多,意謂著接下來的12.5km只要跑55分鐘,久違的sub3就可以到手,這對平常的我不算是太難的配速,但是仍不敢大意,畢竟現在疲憊的程度已經必須要到很專注才能維持一定的速度了。


跑著跑著突然感到一陣反胃,上一次吃的gel伴隨胃酸漫到我的喉頭,整個很想吐,以前有看過前輩跑到吐的經歷,從來沒想過類似的經驗即將發生在我身上,立馬把胃酸內容物吞回去,繼續奮戰,一邊祈禱腸胃道的狀況可以舒緩,事實上只有越來越不舒服,這是我離3小時最接近的一次,此時不拚什麼時候再拚呢? 這時戰神掉速了,富哥列車正式瓦解,各自在賽道上掙扎著。


跑到34km折返點後,整個狀況直直落,可能虎走鞋底被我操得太薄,加上疲憊導致腳步沉重,強烈的路感折磨著我的腳底板,加上想吐的感覺一直不斷襲來,這時我想到了最後一次練18km long run+17km tempo run的情景,「練了4次35km的長距離,就算跑不快,最後的武器不就是續航力嗎? 」對! 怎麼可以在這邊倒下,強忍著所有的不適,配速還是勉強維持在4”12/km上下的破三配速

上了傳說中的環東大道,開始和半馬中後段的跑者開始大亂鬥,其實大部分的跑友對全馬算是禮讓有佳的,只是真的太擠了,很謝謝路上幫我加油的跑者們,也對被我撞到的半馬跑者表達歉意,大家都很棒! 只可惜這是大會安排有問題,明年即將沒有半馬組,這是一個很棒的改善。

下了環東大道,即將進入最後一個挑戰基隆路地下道,這時雙腿已經重的跟鉛塊一樣,用舉步維艱來形容現在的狀況是再合適不過,距離終點2公里,看了一下手錶,2小時46分,達標僅剩一步之遙,全身上下沒有一個地方是舒服的,胃酸不斷衝擊我的喉頭,再撐一下,就只剩2公里了!

好不容易看見地下道的曙光,奮力爬上最後一個坡,天殺的我抽筋了......從腳趾頭、腳底板、小腿到大腿一口氣全抽,已經一步都跑不下去,只好被迫停下腳步,在路邊短暫拉筋,接著一拐一拐地跑著,嘗試和不斷跳動的肌群們共處,掙扎的前進著。


轉進最後市府路的一段路,拖著沉重且快要抽筋的雙腿,胃液已經快從喉頭噴出,透著模糊的墨鏡看著拱門上的計時器 “2:55:xx” 再三確認,唯一變動的只有最後的兩位數字,一切很不真實,我真的破三了。趴在欄杆上大口喘著氣,看見在終點等待的女友,回想起在這過程中發生種種,竟然都給我挺過來,想到這眼淚就像止不住的水龍頭不斷地掉,當下已經分不清楚這到底是討拍的哭還是喜極而泣的眼淚。

隔天起床,雙腿依舊沉重,這時才清晰的感受到昨天不是一場夢,而是真實發生過的,我想之後不管過了多久,一定會記住在2016/12/18的早晨,在我的家鄉台北,也許並沒有如同國外適合跑馬拉松的地形及氣候,但是這是我的故鄉,我在我的故鄉取得跑步生涯中的第一個Sub3,這是一個值得珍藏的回憶,謝謝所有參與這段回憶的人們。

從得知波士頓馬拉松到達標,短短的9個月發生了好多事,包括徵選Nike配速員落選、受傷,接著幸運的傷癒,接觸到新的訓練方式,竟然也默默的一個人follow完,直到12/18的台北馬落幕。這一路上要感謝的人多到數不清,從操山馬的大家到這次領跑的富哥,每個出現在我短暫跑步生涯中的人都是我的貴人,當然不可能忘記 Rossi Lin拉我進去輕鬆跑認真聊,謝謝大家的照顧,和大家一起團練、參加路跑真的很快樂。


(偷偷打個廣告,每周一晚上我們都會在中正紀念堂團練,歡迎來和我們輕鬆跑認真聊,還有12/31是粗乃環島的最後一站,預計從金山跑回台北,大家記得來共襄盛舉!!!)


最後最後,還要感謝我的女友,謝謝你永遠這麼支持我,是我永遠的支柱,最重要的貴人當然非你莫屬。

我是Jimmy,是個喜歡運動的獸醫師,跑了14個月,很幸運的在台北馬拉松達成Sub3的夢想,我並不認為資歷是決定高度的絆腳石。無可否認,現在的我依舊很菜,還有很多要學習,以後還請大家多多指教,畢竟,全馬破三才開始,不是嗎?

你願意不分日子,

每天投入一段時間

去實踐那個說出來會被嘲笑的夢想嗎?


是的,我願意。

See you in 2018 Boston Marathon.

賽後和許多早已達標的學長姐們聚餐,我終於也可以穿上它了

附上今天的分段時間

To be continued......

#輕鬆跑認真聊

#輕鬆跑真男人幫


往下滑看下一篇

檢舉

我認為這個內容是
廣告
情色
侵權
其他

請在此留下訊息,我們會盡快回覆您的問題

跑步足跡 +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