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鞋測試] 蓄勢中的疾風 Nike Air Zoom Structure測試

發表於 2014/10/22 43,518 次點閱 0 人收藏 0 人給讚
給讚
收藏

從國中開始,Nike在我心中就是和喬丹大神畫上等號,因此塑造了「Nike等於專業籃球鞋」的恆等式。


(照片來源:Ray)

當開始留意Nike原來也有設計慢跑鞋時,心中著實抱持著遲疑,跟許多資深跑友相比,我也較晚接觸Nike的鞋子。這次能有機會測試Air Zoom Structure最新18代的產品,是既期待,又怕受傷害,如果你跟我一樣是「Nike新鮮人」,希望這次體驗能對你有幫助!

 

外觀


(照片來源:Ray)

我測試的鞋款是低調的黑銀配色,沒有太花俏的紋路設計,銀色招牌勾勾就是最好的圖騰。值得一提的是全鞋面均有輕量化網眼處理。


(照片來源:Ray)

工程網眼兼顧舒適性和透氣性,我本身屬於比較容易流腳汗的人,感受到這雙鞋子在最需要散熱的位置提供良好的通風性能和輕質支撐。

 

緩衝系統


(照片來源:Ray)

Air Zoom Structure主打特色是「穩定支撐」,鞋底部分有三重密度不同的泡綿確保在不同重心落地時的緩衝,前腳掌也附加了Nike Zoom Air氣墊,可以提升腳尖離地的俐落敏捷。腳後跟處有針對預防腳掌著地時內旋過度,而做了不對稱設計。


(照片來源:Ray)

上圖中「Dynamic Support」標示處即是高密度泡綿,往外側依序是中、低密度的泡綿,這樣的分配讓跑者在每個落地瞬間都能循著足部自然運動,感受地面傳來的回應。對不常穿「穩定型」鞋款的我來說,這是一個新的體驗,實戰心得將於後文詳述。

 

大底與內墊


(照片來源:Ray)

抗磨橡膠大底的刻紋偏重前腳掌內側,同樣有助於增加足踝內旋的抓地力,實際跑動時也不致有多餘的摩擦或者咬地感。

 

田徑與路跑實戰篇


(照片來源:Ray)

這是我第一次穿這麼帥的鞋子出來跑步。

這是我第一次穿這麼帥的鞋子出來跑步。

這是我第一次穿這麼帥的鞋子出來跑步。

(很重要,所以說三次。)

帥氣的鞋子就跟帥氣的男人一樣,讓人擔心它會不會花而不實,這個答案,就讓我的腳來告訴大家吧。


(照片來源:Ray)

先做簡單的熱身,給腳掌一點時間,和鞋子培養初次見面的感情。「嗨,一個人嗎?」「對不起,我已經跟左邊那只鞋結婚了」

就在熱身的過程中,我發現了鞋子已經死會……呃,不,是這雙鞋子跟我以前穿過的「非穩定型」款式有很大的不同。落地時對足弓的支撐韌性十足,過去我跑步時為了擔心足弓疼痛,會刻意在著地瞬間施力,把腳掌角度放平,雖然這種作法解決了疼痛之苦,但是卻把多餘的心力放在「大步向前」以外的地方,整體的跑步經濟性就下降了。

熱身完畢我先輕快跑約1公里,感受一下鞋底帶來的穩定效果,確定稍後主訓練時可以放膽的讓重心自然沉墜在地面,不再透過小腿與踝步肌肉去做平衡微調。


(照片來源:Ray)

開跑!本日以6趟短距離800公尺間歇跑作測試主軸,中間穿插400公尺恢復跑,總里程數約7.4公里,體驗了快、慢交替間,Air Zoom Structure所展現出來的不同個性。


(照片來源:Ray)

當速度不快時,落地時的觸感堅韌,你可以放心的把注意力集中在髖關節和靠近核心的大腿大肌群,體會跑姿與重心的調和,這也是一般跑者在輕鬆跑時值得關注的調整重點。


(照片來源:Ray)

等到切換到三檔,轉速拉高,我更無暇去注意落地時到底要怎麼「內旋滾翻」,因為很神奇的事情發生了-鞋子它居然像是裝了汽車傾角傳感器一樣,我只需重複的 出步伐,抬腿邁步,著地時就會讓腳掌舒適的由外滑向內側,毫無窒礙。本日田徑場封側到了最後一趟衝刺依然游刃有餘,回家後腳掌也沒有出現緊繃的新鞋症候群

 

河濱公園恢復跑

第二次測試地點選在新店溪運動公園。因為週末剛跑完比賽,所以今天就來個輕鬆看風景的恢復跑吧!


(照片來源:Ray)

和操場相比,柏油路面是大多數跑友練習時會遇到的場地類型,這條河濱路線會經過草地、柏油路、水泥產業道路、石磚地,透過多種地面材質的變化,也更能發揮Dynamic Support這項穩定技術的長項。


(照片來源:Ray)

因為路面硬度高,足弓內側可以感受到較厚實的力量回饋,初期會擔心這樣的支撐效果,是否會造成足底緊繃或僵硬,但跑到6、7公里過後,拜高密度泡綿的柔軟韌性所賜,已經漸漸忘記它的存在。同時身體也習慣:落地時越放鬆,越能順暢的往前邁步的原則,對於容易出現多餘蹬地動作的跑友來說,可借此矯正不當施力的問題。


(照片來源:Ray)

今天在新朋友Air Zoom的陪伴下,踩踏輕快的步伐經過了碧潭吊橋、陽光橋、秀朗橋,因為足底的穩定觸感讓我沒有後顧之憂,可以更自在的一覽河岸風景,它應該會成為之後日常訓練的固定班底了

 

後記

受Nike之邀測試這款鞋的運動員Galen Rupp曾表示:「Nike Structure是我唯一的訓練鞋,它在適當的位置緊裹足部,為我提供跑步全程所需的支撐。」


(照片來源:Ray)

對於正式比賽來說,穩定型鞋款的強大支撐,有可能會犧牲一部分的道路回饋感,但在平日的固定訓練裡,透過這雙鞋優異的動態引導,確實能達到訓練所追求的平穩與效率。而和前代的同款鞋子相比,這次Nike又在輕量化上下了功夫,擺脫訓練鞋給人拖沓的印象,如果你還在尋找一雙陪伴自己日常練習的好朋友,我相信這是一雙值得嘗試的鞋。

 


以上測試產品由Nike提供,更多跑鞋資訊,請到運動筆記跑鞋專區

 

跑鞋資訊 盡在運動筆記*

往下滑看下一篇

抵達終點!沒有更多文章了!

請在此留下訊息,我們會盡快回覆您的問題

跑步足跡 +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