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案企劃

世界好手測試研發!SKECHERS第一雙訓練跑鞋﹣GOrun Strada

發表於 2015/05/14 24,089 次點閱 0 人收藏 0 人給讚
給讚
收藏

自從SKECHERS成立Performance部門以來,已經推出許多讓人耳目一新的跑鞋,從Meb KeflezighiKara Goucher接下代言人開始,SKECHERS已經發表過GOrun、GOrun Ride、GOmeb Speed、GOrun Ultra四款主力跑鞋。 

 
這四款跑鞋的定位,大致上是
 ● GOrun:穩定型輕量跑鞋
 ● GOrun Ride:最佳C/P跑鞋 
 ● GOmeb Speed:輕量競賽鞋 
 ● GOrun Ultra:高避震型訓練用跑鞋 
 

GOrunGOrun Ride的差別在於GOrun Ride提供較高的避震穩定性,GOrun系列則偏重競速性能,其他部分GOrun RideGOrun的設計可說相差不大,仍然是輕量的極簡鞋款。從這四雙鞋一字排開,是否覺得好像少了點什麼?沒錯,就是少了雙長距離訓練導向的鞋 

 
訓練鞋有很多種定義,一般來說,指的是日常訓練、高耐磨、適合長時間高里程、不以速度為導向的練跑鞋,所以訓練鞋的鞋身多半會比較紮實,讓腳有多一點的支撐。這次要測試的GOrun Strada,其設計目標就是一雙稱職的訓練鞋,這也正是Meb和Kara共同測試開發出來的新鞋款。 

GOrun Strada(圖片來源:Roland)

技術
GOrun Strada也搭載了許多SKECHERS的獨家技術,對GOrun系列跑鞋熟悉的讀者,對這些名詞一定不陌生: 
 
 ● GOimpulse™ Sensors 推進型感應器:推進型感應器的功能在於把真實的路感傳遞給雙腳,喚醒雙腳肌肉,因應雙腳動作,讓力量忠實傳遞,就如同跑車輪胎總是擁有較好的「路感」一般。 
 ● M-Strike® Technology 足弓推進器:如果你把SKECHERS的跑鞋放在一個平面上,會發現他的鞋底設計好像一個搖椅的底座,有一個微笑的曲線。當鞋子靜止不動的時候,你猜猜著地點在哪?沒錯,就是在中足!透過弧形鞋底、重心落在中足的設計,讓跑者更容易調整身體重心,掌握中足跑法,也讓腳掌落地到離地的轉換動作更為圓潤流暢,這就是M–Strike足弓推進器的設計理念。 
 ● Resalyte 吸震緩衝中底:提供緩衝,降低運動過程對腳造成的衝擊力。 
 ● Power Pillars 柱型支撐:增強鞋底的穩定性。 
 ● Resagrip 防滑耐磨大底:是Resalyte的高密度強化版,提供靈活的運動能力與耐磨力。 
 
想不到現在買鞋也跟買車一樣,充滿了各式各樣的名詞(比如最近一款新上市休旅車,規格裡頭就有ABS/EBD/BAS/BOS/ASL/VDC/HSA/ARC/AEB/ATC/TPMS等配備),覺得困惑嗎?別急,馬上就有圖解!先來欣賞外型: 
 
外觀與特色
SKECHERS的鞋款配色,向來較其他家來得大膽,裝飾線條的設計也愈來愈前衛。從官網的型錄可看到這次GOrun Strada共出了四種配色: 


男款四種配色(圖片來源:SKECHERS官網) 

女款四種配色(圖片來源:SKECHERS官網) 
 
這次拿到的是藍色與青檸綠這款,也是我個人最喜愛的配色。實際拿在手上感覺很有份量,先來看一下外觀: 


雙色鞋帶與黑白雙底是亮點(圖片來源:Roland)
 
雙色彈性鞋帶讓整雙鞋的質感大幅上升,很多五、六千塊的跑鞋還沒這麼耀眼的設計,四種款式都是雙色調,搭配了同款式配色的雙色鞋帶。作為訓練鞋,GOrun Strada特別加強了鞋面結構,鞋面採用合成皮革與透氣網布雙層交疊材質,支撐性更好。後跟則以皮革內嵌墊片強化,能牢牢包住腳踝。 


從特寫看得出來,鞋面是皮革和網布的雙層結構(圖片來源:Roland)

腳後跟黑色格紋合成皮革烙印多個箭頭圖騰,創造速度感,經過強化,提供穩定性(圖片來源:Roland)
 
作為GOrun系列之一,3D塑型防菌鞋墊自然是標準配備。但把鞋墊取出來後,下面不是直接看到鞋子的中底,而是還鋪有一層黑色的吸震墊,很像我們一般的筆電或平板保護套,很有彈性,踩在上面宛如踩在地毯上一般。 


鞋墊下還有一層黑色的吸震墊,從手壓可看出其厚度(圖片來源:Roland)
 
GOrun Strada的側面看起來兩端微微離開地面,這就是SKECHERS強調的足弓推進M-Strike技術,讓你更容易適應SKECHERS所推廣的中足跑法。從正面看過去,則可看到黑白兩色的鞋底在此交會,這正是GOrun Strada的獨門祕技,用來同時滿足避震緩衝與耐磨防滑的需求。 


看出M-Strike的奧妙了嗎(圖片來源:Roland)

很有魄力的黑白雙底(圖片來源:Roland)

正面背面線條一樣俐落,絕非背影殺手(圖片來源:Roland)
 
翻過來看最重要的鞋底,可以發現黑色的大底沿拇指到足弓,再延伸至腳跟處,白色的中底則是填滿其他黑色大底沒有補足的地方。白色部份就是Resalyte吸震緩衝中底,是比較軟的材質,同時在腳掌處搭載了一個又一個的圓形GOimpulse Sensors(推進型感應器),黑色部份則是Resagrip防滑耐磨大底,材質較緊實,特殊的橫向結構就是Power Pillars柱形支撐。 
 
鞋底技術解說(圖片來源:Roland)
 
穿著感
GOrun Strada的鞋跟高度差是8mm,在GOrun系列算是較高的(GOmeb、GOrun 4、GOrun 4 Ride都是4mm,就算是特別強調避震的GOrun Ultra2也要再加中底配件才有到8mm)。 
 
穿上鞋後,站在原地感受一下,發現包覆感非常好,足弓部份可以感覺到支撐,腳跟到腳踝的觸感極為柔順,完全不會咬腳。SKECHERS在穿著舒適感這項做得極為出色。GOrun Strada重283.5克(九號半),比GOmeb Speed 3重20%,這多出來的重量,就是訓練鞋所必須提供的額外支撐與避震性。說到底,還是一定要出門上路實測幾趟,才知道這多出來的重量會有多少影響。 

試跑
第一次:河濱12K
天氣正好的星期六早上,用來第一次試跑GOrun Strada再適合也不過了。今天選定的路線是成蘆橋──關渡自然公園,來回12公里,是平常的輕鬆跑路線。 


試跑路線起點(圖片來源:Roland)
 
穿上Strada,前1K邊走邊熱身,把感覺放在腳底,徹底感受新鞋。跟一般完全平底的跑鞋不同,每一步下去,都可以明顯感受到M-Strike的效果:由於鞋底的中間部分會先著地,足弓感到微微的支撐,很自然地繼續向前推進,加上前腳掌的部位較軟,在推進時可以感到鞋底被壓縮,到了離趾時,大拇指處又換成踩在黑色較硬的Resagrip黑色大底上,感覺又變得紮實。這種硬(黑)─軟(白)─硬(黑)的感覺轉換,是蠻有趣的體驗。 


腳踝非常舒服,完全不咬腳(圖片來源:Roland)
 
280克的鞋子,穿起來跟輕量比賽鞋大異其趣,不會讓你產生想要狂奔的衝動,但是強化的鞋面結構與足夠的空間,有一種安定與舒適的感覺,似乎可以好好地享受整個跑步的過程。 


雖然不是寬楦,但腳趾活動空間很大(圖片來源:Roland)
 
前面幾K慢慢跑,好適應新鞋的特色。剛開始覺得鞋子有點重,但習慣了M-Strike之後,逐漸上腳,步頻也從160拉到平常熟悉的180。上關渡橋引道時,突然覺得這上坡變輕鬆了,仔細感覺才發現是因為M-Strike的設計,讓小腿在爬坡時往上彎曲的角度稍微變小了,好像變成在跑一段極淺的階梯(能夠感覺到這種差別,是因為這段路已經跑了幾百次)。下坡時的避震效果也很棒,可以放心地讓重力來帶領速度。 
 
買了杯咖啡,到關渡水鳥公園走一圈喘口氣。這時雙腳已經習慣Strada,走起來穩定得多。回程想要更清楚感受Strada,於是決定把襪子脫了,讓雙腳跟Strada之間不再有隔閡。脫掉襪子的第一個感覺:鞋子變好大……兩邊鞋帶又拉了至少5公分出來,才把鞋子固定住。沒穿襪感覺更舒服!鞋舌的邊緣有輕微的刮到腳,但還不至於痛。 
 
少了襪子,雙腳更輕盈,跑起來更不費力。中足的Resagrip跟前腳掌Resalyte的材質差別,感受變得更強烈。回程速度又比去程快了些,太陽也完全露臉,這時就要考驗鞋子的透氣散熱效果了。回到橋下,立刻脫掉鞋子,仔細檢視雙腳。沒有累積汗水,表示不會悶熱使腳流汗。腳背皮膚上有鞋面的花紋印記,但沒有任何發紅或是摩擦的跡象,可證明Strada的舒適度的確在水準之上。
 

Strada的鞋底外緣沒有一般訓練鞋常見類似輪胎材質的超耐磨橡膠,原本還有點擔心是否會影響到壽命。跑完脫下鞋檢視才發現這擔心是多餘的,因為M-Strike設計會讓你更容易傾向中足跑法,自然不容易磨到鞋跟外緣。 



第二次:公園試走
下午帶小三到大安森林公園溜達,順便來試看看Strada適不適合作為日常用鞋。Strada的第一個好處:厚底,讓我身高一舉突破170,終於彌補了此生小小的遺憾。這款藍/檸檬綠的配色,與藍色牛仔褲非常搭配,穿在腳上頗亮眼,走過馬路感覺好像每個人都在盯著我的腳看呢(謎之音:根本自嗨)。抱著10公斤的小三穿Strada走路還蠻「紓壓」的,尤其是今天在公園裡遇到驟雨,以10公斤的負重衝刺兩百公尺到停車場,衝完膝蓋沒有任何不適,充分印證了Strada的避震緩衝效果。 


是不是?就說跟牛仔褲很搭吧(圖片來源:Roland) 

第三次:成蘆橋─北藝大15K 
這次試跑更專心,用平常LSD的速度前進,不隨便慢下來感受鞋子,先跑順了,再來體會那時腳的狀態。第三次穿Strada足弓已經沒有感到明顯的支撐,應該是昨天穿一整天腳已經習慣了。明明是同一雙鞋,開跑後卻覺得好像比昨天輕盈,步頻毫無困難地來到180,這雙腳也太會說謊了吧,或者是說,適應力太好了。 
 

從大度路到北藝大的後門總共2K的連續緩上坡,最高點約海拔150公尺,是一段不會讓人有太多挫折感的坡地。一口氣跑到山上田徑場,感覺大腿跟之前一樣酸,但是小腿有輕鬆一點,印證了昨天上關渡橋引道感到較輕鬆並不是一場錯覺。 


北藝大田徑場喘口氣(圖片來源:Roland)

從北藝大後門經學園路下到竹圍捷運站這段路,是先陡後緩的連續3K下坡,之所以選擇這一段,就是想在這邊進行「繞椎測試」:在下坡時,以路邊的行道樹為椎,連續在馬路與人行道之間繞行切換,目的是要測試大底的制動能力。 


繞椎測試(圖片來源:Roland)

這段下坡並不十分平整,行道樹旁還有凸起來的水泥塊,加上下坡的速度,跑起來還蠻驚險的。透過最後一個鞋帶孔,把雙腳牢牢地鎖在鞋子裡,迅速變換方向時,強化的鞋面讓腳在鞋子裡不會左右位移,降低扭到的危險。可能是因為鞋子大了點的關係,腳在鞋子裡會有些微的前後位移,煞車時有點頂到腳趾頭,換一雙比較止滑的襪子應該可以改善。 
 
到了台北城市科技大學門口,遇到一位第一次跑上來的淡水跑友問路,索性就帶他一路跑到竹圍捷運站。這段路雖然緩坡居多,但是有好幾段極陡降的短坡,放膽相信Strada的避震力,完全不煞車一路下到路口,腳還是安然無恙,沒有絲毫壓迫感。 

GOrun Strada(圖片來源:Roland)

從竹圍下關渡橋後的最後3K,就用半馬配速來跑(大約是4:50/K),步頻拉到190,這時發現怎麼腳步聲這麼小?平常練跑最後要加速的時候,通常腳步聲會大了點,一來雙腳已經有點疲憊,再來腳動得越快,使得下腳常來不及放鬆,腳底會用較大的力量撞擊地面。平常跑這速度時,自己的腳步聲還蠻明顯,就當節拍器來讓自己專心,所以我對這聲音還蠻敏感,穿Strada時要很專心才能聽到輕微的腳步聲,這底的避震緩衝力還真是非比尋常。最後這3K很像跑在地毯上,比往常經驗要舒服很多,也因為這樣的柔軟踩踏,回彈反應是比GOrun系列來得緩些,較適合為長距離訓練之用。

 
感想
在測試Strada之前買鞋總是有重量迷思,不論款式先看重量再說,好像少了10克就可以讓自己均速快10秒一樣。Strada的經驗讓我發現,跑步過程的感受,不是重量主宰一切,從鞋面、中底到大底,跑鞋設計師會運用各種技術,來塑造出他們想要傳遞給跑者的體驗。GOrun Strada像是一輛稱職的中型房車,間歇或速度訓練並非Strada所長,但是在中長距離訓練(Tempo、LSD、Easy)時穿著Strada,那種輕鬆愜意的舒適感,能為跑步帶來許多不同的樂趣。


系列文章


以上測試產品由SKECHERS贊助刊出。更多跑鞋資訊,請到運動筆記跑鞋專區



*跑鞋資訊 盡在運動筆記*

往下滑看下一篇

抵達終點!沒有更多文章了!

請在此留下訊息,我們會盡快回覆您的問題

跑步足跡 +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