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案企劃

淬煉而生的王者風範! Garmin製程大解密

發表於 2015/05/28 23,934 次點閱 0 人收藏 0 人給讚
給讚
收藏
說到跑者最親密的夥伴,既不是下半身那件緊身褲,也不是腳下那雙鞋,而是手上那隻GPS錶。在跑步的過程中,總是不時與錶深情對望,有時嘆氣(我今天的配速好糟啊),有時緊張(糟糕,這一圈的時間掉出預估值外了),有時困惑(怎麼我的心跳一直飆高啊),有時憤怒(說好的半馬呢?手錶都顯示24K了還沒到終點)。比賽時過終點的第一件事,不是親吻獎牌,也不是仰天長嘯,而是先按下手錶的停止鈕。

手錶每天風雨無阻跟著我們在外頭練跑,不怕摔不怕曬,你可曾想過這麼可靠的夥伴是怎麼來的?運動錶第一品牌Garmin,特別邀請運動筆記來參觀位於汐止總公司的GPS手錶生產線(沒錯,所有Garmin手錶都是正港MIT),才知道原來每一支手錶的背後,有這麼坎坷的故事……


今天邀請到行銷部商業關係副理Jason為我們全程講解(圖片來源:Roland)

胚胎
手錶的頭腦,就是這一塊小小的電路版,上面佈滿了許多半導體元件,例如CPU、記憶體等。這一塊電路版,並不是在Garmin的工廠生產,而是在其他專業的電路版工廠製造與組裝之後,再運到Garmin的工廠來。


Fenix 3的大腦(圖片來源:Roland)

到工廠的第一件事,就是胚胎的誕生:把手錶最重要的兩個元件──主機板和螢幕結合。聽起來很容易,但其實這是非常困難的技術,有多困難呢?如果你自己貼過螢幕保護貼,你就知道有多難了。螢幕在跟主機板結合之前,要先加上一層玻璃或強化壓克力的保護殼,要怎麼讓這層外殼能跟螢幕緊密貼合,不跑進任何空氣或是毛屑,就是各家廠商的機密技術,不隨便讓人參觀的(我們也不例外)。

螢幕跟外殼組合好之後,就可以送到生產線來開始組裝。Garmin現在全球最夯的戶外運動GPS/GLONASS腕錶--Fenix 3,完整生產流程就要首次公開了!


Fenix 3的誕生地(圖片來源:Roland)

孵化三個月
組合好的胚胎(主機板+螢幕),因為沒有電池,現在還不能動。所以第一件事,就是把胚胎固定在一個框架中,就像人的骨頭一樣,然後才能裝上電池,讓手錶開機。


骨架►電池座►螢幕+主機板+電池►開機測試(圖片來源:Roland)

裝上電池前,還要先把電池跟主機板的序號記錄下來。如果日後電池因為某些原因需要召回時,就可以根據這筆記錄,來決定哪幾批的產品需要召回。作為一個負責任的廠商,這步驟是絕對不能省的。

六個月
電池裝上去後,接著就是組裝外殼,準備進行下一階段的嚴酷測試。GPS運動手錶一定要能防水防塵,所以每個步驟都有嚴格的規定,比如鎖螺絲的順序,螺絲起子的力量,都必須按照SOP一絲不苟地進行,稍有一個誤差,就會影響到整體的品質與可靠度。


Fenix 3可是防水100公尺(10大氣壓)的潛水高手/圖片來源:Garmin官網)

外殼組裝完後,已經看得出這是一支Fenix 3。接下來就是今天的重頭戲:極限測試。每一支Fenix 3在出廠前,都要經過低溫、高溫、高壓三種測試。不用想碰運氣,每支手錶都要走過這麼一遭,沒有錶可以例外。

第一關:超低溫測試諾大的收產線中間,突然出現一座密室,伴隨低沈的運轉聲。一問之下,才知道這是遠洋漁船專用的大型冰櫃,溫度設在-15度C。還沒裝上錶帶的Fenix 3,就這樣靜靜地躺在輸送帶上,無怨無尤地被送進這個冷酷的房間。這輸送帶速度是如此地慢,短短幾公尺的距離,竟然要走上半個小時。


這裡頭冰的不是鮪魚,是Fenix 3!(圖片來源:Roland)

輸送帶另外一端的出口,已經結了一層厚厚的霜。一出冰櫃,還來不及喘口氣,就要立刻進行功能測試,確認機體各項功能均正常運作。這項測試歷程短短幾十秒,錶面都還是冰涼時,立刻被送進下一個密室,進行第二關的60度超高溫測試。想像一個活生生的人,剛從-15度C的冰櫃出來,就要立刻進去三溫暖烤箱,我想下場應該都是休克吧。


看那一層厚厚的霜(圖片來源:Roland)

還沒回溫就要先送進這一個個的密閉箱子進行功能檢測(圖片來源:Roland)

60度有多燙?人的皮膚浸在60度的熱水中5秒鐘就會燙傷!Fenix 3卻要在這樣的烤箱裡待上半個小時,這真是泯滅人性了。從烤箱出來,也是一樣要立刻進行功能檢測,由於錶體實在太燙了,測試員還得帶上手套才不會被燙著呢。


烤完同樣立刻進行測試,有沒注意到測試大姊手上的手套?(圖片來源:Roland)

第三關的高壓測試,用來檢驗Fenix 3的防水規格。這是一個很有趣的工程問題,大家不妨先動腦想想看,如果你手上有一支已經組裝好的Fenix 3,你要怎麼確認它的防水性能呢?就算你真有辦法潛到100公尺深,那要怎麼確認手錶有沒有進水呢?難道真要把浸過水的手錶拆開,用防水試紙這邊擦擦那邊擦擦嗎?

Garmin用空氣來取代水,先把手錶置於一個10大氣壓的密閉空間,手錶內的壓力是1大氣壓,所以如果手錶防水有問題的話,空氣一定會從縫隙跑進去,讓手錶內外壓力平衡。過了一定時間,再把手錶移到另外一個能檢測空氣壓力的密閉儀器中,如果剛剛手錶有空氣跑進去,現在換到這個儀器中,由於儀器內的大氣壓力只有1大氣壓,手錶內若剛剛有進氣,現在就會洩氣,洩氣就會造成儀器內大氣壓力的輕微變化。防水沒做好的手錶,在這邊絕對逃不過檢驗大姊的法眼!


先用後面的直筒加壓►放進真空試漏機►從管子裡紅色液面高度就能看出有沒漏氣(圖片來源:Roland)

九個月後...
能過得了前面這三關的手錶,差不多可以放心地準備出廠了。接下來的測試要輕鬆得多,主要是GPS接收天線、氣壓計、數位羅盤等功能的測試與校正。這些測試與校正的過程透過許多儀器的協助,可以在短短幾分鐘內完成,比起前面三個要命的關卡,真是輕鬆得多。


最後一關:實地測試GPS訊號接收(圖片來源:Roland)

呱呱落地
通過所有測試的手錶,就會送到包裝區,下次再重見天日,已經是呱呱落地,要開始跟著喜歡運動的主人上天下海四處遠征了。


大功告成,準備投胎、不對、是出貨(圖片來源:Roland)

極限實驗室
其實,不是每支手錶都這麼好運,能找到一個主人。每一批生產的手錶,總要抽出幾支,到樓下的實驗室進行更嚴格、更不人道的測試。例如在高鹽分的環境中測試耐腐蝕度,用粗糙的材質不停地摩擦錶面測試耐磨度,電池充電壽命的測試,紫外線照射測試(看塑膠部分會不會脆化)等,所有你想得到還是想不到的殘酷測試都在這邊進行。做完這些測試的手錶,通常也都奄奄一息,等著報廢了。沒有犧牲,就沒有成功,不是嗎?


左:震動測試機,震得你骨頭都散了,手錶還沒壞;右:冰火五重天,上面是烤箱下面是冰箱,手錶坐電梯在裡頭上上下下搞得你心臟麻痺(圖片來源:Roland)

下次再戴上自己心愛的Garmin手錶,想起它在開箱前的坎坷命運,你一定會對它刮目相看。原來一支手錶的品質,背後有這麼多人的努力,難怪Garmin在跑者心中,是永遠的第一名!


(圖片來源:Garmin For Runner Club粉絲團

後記
訪談過程中偶然提到產線組裝與測試,其實不是件容易的工作,要眼明手快才能同時兼顧品質與產量,本以為這對肢體殘障的人可能會是個不易克服的門檻,沒想到Garmin早想到這一點,特別在林口設置一條肢障同仁的生產專線,讓生產的步調能夠一致化,減輕員工的工作負擔與壓力,也為企業盡一份社會責任,讓我對Garmin更佩服了! 


左:專為坐輪椅的同仁設置的生產線;右:少了一隻手,還是能勝任產線工作(圖片來源:Roland)


以上文章由Garmin贊助刊出。


*跑步知識 都在運動筆記*

往下滑看下一篇

抵達終點!沒有更多文章了!

請在此留下訊息,我們會盡快回覆您的問題

跑步足跡 +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