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案企劃

【評測】歷久彌新的經典 MIZUNO WAVE RIDER 19

發表於 2016/07/19 80,081 次點閱 0 人收藏 0 人給讚
給讚
收藏

歷經 18 個年頭,國民跑鞋 Mizuno Wave Rider,是美津濃旗下最暢銷的鞋款之一(圖片來源:Raymond


談到 Mizuno Wave Rider,這實在是一雙不用太過著墨與敘述的鞋子,因為它的名聲實在太過響亮,你很難找得到一雙跑鞋,能夠歷經 18 年的淬煉,又如此深受跑友們喜愛。它不僅是 Mizuno 旗下最暢銷的跑鞋,在跑友們的心目中,更是早已深植人心,奠定國民跑鞋的崇高地位。

面對這麼一雙歷久不衰的經典鞋款,今天我們想討論的問題很簡單、也是大家最關心的疑問:

① Rider 19 改款重點在哪裡?跟 18 代又有什麼不同?

② Rider 19 到底適合哪些跑者(以及不適合哪些人)?

在回答這些問題之前,讓我們先聽個故事……


左側的跑鞋為 Rider 初代,笨重的外型與紅色波浪片設計,讓人不禁聯想到《灌籃高手》中,主角櫻木花道第一雙亮相的籃球鞋(圖片來源:MIizuno eu


18 年前,Rider 初代誕生,作為一雙未來極具暢銷的經典鞋款,其實當年在市場上並未造成轟動。我們可以看到這雙跑鞋重量高達 365 克,比起最新的 19 代,足足高出 100 公克之多;外型也不太像慢跑鞋的設計,反倒讓人聯想到漫畫《灌籃高手》中,主角櫻木花道第一雙亮相的籃球鞋。

Mizuno 意識到市場的需求與不足,隔年他們立即做出調整,迅速推出 Rider 二代。全新的波浪片設計,大幅降低跑者與地面接觸的衝擊力道,加上跑鞋的重量與價格大幅降低,當年獲得全球權威跑步雜誌《Runner's World》的激賞,榮獲「編輯精選獎」,隨後更是以每年改款一次的驚人速度,為跑友們持續帶來不同的驚喜。

以近年來的改款來說,17 代可說是 Rider 系列的大變革,首次採用新型中底材質 U4ic,一口氣擺脫厚重形象,重量直逼以輕量為導向的路跑鞋款;過去為人詬病的外型,也因應年輕世代的消費需求,不僅配色愈來愈大膽,整體的設計感也煥然一新,終於不必讓跑者在「功能」與「外觀」取向上做抉擇,逐漸打造出一雙無懈可擊的經典跑鞋。

如果你把 Rider 與美津濃其他鞋款相較,會發現它的跑鞋光譜既不是以頂級房車規格打造的超避震跑鞋,也不是以超低價取勝的輕量跑鞋,而是一雙恰如其分、各項評比優於水準、以及價格平民的好鞋,簡單來說,就是「CP 值的王者」!


經典飛鳥標誌。Rider 之所以暢銷,其中一個原因是,它能以平民的價格,買到一雙幾乎搭載所有美津濃頂尖科技的跑鞋(圖片來源:Raymond


包覆性如此強大的祕密之一:Dynamotion Fit 動態貼合鞋面,它能讓跑者在不同方向的彎折時,鞋面都能夠貼合腳掌(圖片來源:Raymond


從 17 代開始採用的新中底材質 U4ic,大幅降低鞋身重量,加上獨特的 Wave 波浪片,神奇地讓一雙跑鞋能擁有避震與安定性兩種特質(圖片來源:Raymond


Rider 的鞋舌相當肥厚,很像冬天你躲在棉被,享受全身被包覆的安全感(圖片來源:Raymond


Wave Rider 19 代標誌。三角形設計與藍紅配色,不禁聯想到天上飛的超人,只不過它的名字叫騎士(圖片來源:Raymond


畫面左下角的 SR Touch 科技,是 16 代沿用至今的材質,讓跑者能在腳跟處,得到更多的緩衝與避震效果(圖片來源:Raymond


鞋墊拆開,發現裡頭還再加裝一層海綿墊(Sponge Board),簡直把避震的技能樹給點滿了(圖片來源:Raymond


X10 耐磨大底,增加跑鞋耐用度。在跑姿正常的情況下,以一個月跑量 100-150 km 的跑者來說,應能穩定服役 1-2 年以上沒有問題(圖片來源:Raymond


Rider 後側特寫,尾隨在你後面的跑者,看到的大概就是這個畫面(圖片來源:Raymond


① Rider 19 代改款重點

介紹完 Rider 19 的細部特性之後,接下來讓我們聊聊這代的改款重點。

18 代最為人稱道的強項,莫過於在「包覆感」與「安定性」的加強,穿著體驗如同被一雙巨大柔軟的雙手給包覆。基於這項優勢,19 代也從善如流,將這些特質保留下來,不過在外觀上有做細微的調整,重量與中底落差則有一些變化:

  • 外觀:鞋面編織、LOGO、鞋舌、腳後跟
  • 重量增加:約 265 g → 280 g(27 cm 單腳)
  • 中底落差 Heel-Toe Drop:13.0 mm → 12.0 mm
  • 建議售價:NT$ 3,480 → NT$ 3,580


整體外觀雖沒有太大幅的改變,不過在細節上卻做出不少的微調(圖片來源:Raymond


19 代採取新的編織鞋面,不難發現散熱的氣孔變多了,有助於排除內部的濕氣與熱氣(圖片來源:Raymond


鞋舌上,熟悉的飛鳥標誌回來了!並從一體成型,改為原先的傳統設計(圖片來源:Raymond


鞋跟醒目的 Rider 標誌,從橢圓令牌樣式,變更為較大膽的三角設計(圖片來源:Raymond


19 代的重量來到 280 g 左右(27 cm 單腳),比起較輕的 17、18 代,算是回歸到歷代的水準(圖片來源:Raymond


廢話結束,讓我們開始進行實測。

實測:從平凡中看見偉大

老實說,穿上去第一個浮現的畫面,竟然是當兵第一次懇親,吃到家人準備拿手菜時的感覺。那是一種讓人毫無意外、卻又相當放心與安定的力量,讓你不自覺地脫口說出:「對!就是這個熟悉的味道!」

其實 Rider(15 代)為個人第一雙購買的跑鞋,當初它可是整整服役了兩年以上,一直到大底磨損嚴重、中底毫無彈性,才捨不得退下來當走路鞋。

以現在的科技回頭來看,無論是中底、動態網布以及鞋帶等材質,19 代的功能性實在是提升了不少。不過對於跑者來說,我想更大的改變應該是「外型」,讓 Rider 從一雙單純慢跑的專用鞋,解放為你可以在假日做穿搭的休閒運動鞋。


鞋帶的觸感非常微妙,摸起來相當柔軟,卻又兼具韌性(圖片來源:Raymond


有別於 18 代在測試初期略顯生硬、50 km 之後才得以適應,19 代算是沒有過渡期的問題,起腳的感覺很流暢,不需要費太多的力氣就能進行雙腳的轉換,充分感受到鞋子賦予的回饋感。 


根據以往穿著 Rider 的經驗,在累積 50-100 km 之後,更能感受到這雙跑鞋強大的性能(圖片來源:Raymond


安定性的優勢在不規則的草地與紅土發揮地淋漓盡致,過程中猶如踩踏在堅實的平台上,不需要擔心肌力不足導致姿勢偏倚。進行完 30 min 輕鬆跑的訓練後,隔天的恢復狀況也相當良好。


作為 MIZUNO 旗下最暢銷跑鞋,有相當多的顏色可以選擇(圖片來源:Raymond


談到這裡,相信我們可以回答本篇文章第二個問題了。

② Rider 19 到底適合哪些跑者(以及不適合哪些人)?

第一,你是第一次要買鞋的人。

購買一雙跑鞋要吸收的知識實在太多了!個人認為第一次買鞋,難度不亞於人生第一場馬拉松完賽。一下子你會聽到內旋不足、內旋過度,或者是支撐型跑鞋、穩定型跑鞋,即使做了許多功課,到頭來還是不知道哪雙鞋子適合自己。

這是因為跑鞋的穿著體驗都是比較出來的,一雙鞋你對它要有基本的「感覺」,通常都是跑了幾次、參加過幾場比賽之後,才會知道它適不適合你,與其被不專業的店員唬得一愣一愣的,倒不如先打一張安全牌,等到了解自己的喜好與菜單習性後,再選擇不同系列或是跳槽到其他品牌都來得及。


第二,你真的很懶得做功課的人。

如果你真的沒時間做品牌與鞋款比較,不妨在各大論壇尋求推薦,相信絕對會有跑友們在底下留言:「Rider 好穿!」之所以會有這樣的現象,除了這雙跑鞋本身具有硬實力之外,它也是一張歷史級的安全牌,就跟店內的招牌菜一樣,不知道點什麼的時候,選擇它能讓你安全避開地雷。


第三,你想要找一雙萬用型的跑鞋。

原則上,你會聽到跑鞋最好能有 2-4 雙可以做交替,不過那是建立在銀彈充足與持續練習的狀況下。對於初跑者來說,誰一開始不是希望找一雙跑鞋走天下,最好是能夠練習與比賽樣樣顧及的跑鞋?如果你擁有這樣的需求,我想你是需要它的。


第四,習慣穿薄底,想找一雙長距離與山路的練習鞋。

即使這是一雙定位在全馬 4 小時左右的慢跑鞋,進階型的跑者穿著 Rider 仍然大有人在,這是因為頻繁地穿著薄底的路跑鞋練習,對身體的負荷難免較大,即便可以輕易完全這次菜單,卻會讓你的疲勞過度累積,影響到下次訓練的品質。

特別是在操練上、下坡的練習時,對雙腳的衝擊也是平地的數倍。如果你想找一雙能夠避震緩衝的鞋子做交替,絕對可以將 Rider 納入口袋名單。


如果你初訪一間陌生的餐廳,店內的招牌菜相信不會讓你碰上地雷,購買跑鞋也是一樣的道理(圖片來源:Raymond


前面談盡了 Rider 的好話,老實說,即使它已成為台灣跑者的國民跑鞋,我仍然不認為它一定適合每一位跑者,避免盲目推薦,我們還是有必要談談它到底不適合哪些人。


第一,追求路感明確的跑友。

Rider 的 Heel-Toe Drop(落差)高達 12.0 mm,定位上就是一雙能兼具保護與安定感的跑鞋,如果你追求的是肉體與地面的激烈碰撞,別懷疑,Rider 真的不適合你,我會推薦你嘗試皇速(Emperor)、Hitogami 以及 Sayonara。


第二,你偏好腳感較軟的跑鞋,下一雙還是想找軟鞋的跑友。

如果你先前已習慣穿著腳感偏軟的跑鞋,在轉換到 Mizuno 鞋款後,有可能會覺得些許的不適應,因為 Mizuno 這麼做其實是有原因的。愈軟的材質通常避震性較佳,走起路來軟綿綿地也很舒服。不過想像你走在軟泥巴上頭,是不是覺得每抬一步都要多花點力氣,安定性也較為不好?反之,愈硬的材質能夠讓你跑得比較穩、踩踏與轉換較為俐落,不過避震性難免會大打折扣。

Rider 算是在避震性與安定性取一個適切地權衡,它能減緩落地時強大的衝擊力道,又能在你抽離地面的那一刻給予跑者回饋。對於先前穿著腳感偏軟跑鞋的跑友來說,過了一小段陣痛期後,相信你會喜歡鞋子帶來的回饋力道。但如果你仍然無法適應,那也不必強求,找到一雙適合的鞋子本身就是講求緣分,市場上仍然有許多不同的選擇。


Rider 能減緩落地時強大的衝擊力道,又能在你抽離地面的那一刻給予跑者回饋(圖片來源:Raymond


歷久彌新的經典

總結來說,Rider 19 代這次改款的重點在於外觀的細微調整,以及重量與中底落差,前代的優勢和強項也在 19 代完美地保留下來了,作為一雙歷久彌新的經典鞋款,你不需要太擔心它的功能性不足或是踩到地雷。如同天才科學家牛頓曾說過一句經典名言:「如果我看得比人遠,那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對於 Rider 19 來說,無疑就是踩踏在 18 年來,前人所匯聚的智慧結晶,可以放心地將身體交給它!



以上文章由 MIZUNO 贊助刊出。


*運動產品 都在運動筆記*


往下滑看下一篇

抵達終點!沒有更多文章了!

請在此留下訊息,我們會盡快回覆您的問題

跑步足跡 +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