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案企劃

【活動】Garmin 上海訓練營落幕 徐國峰分析突破 PB 關鍵

發表於 2016/11/23 14,321 次點閱 0 人收藏 0 人給讚
給讚
收藏

2016 年尾聲,由徐國峰帶領的 Garmin 上海訓練營於日前劃下句點,111 位學員以「上海馬拉松」為目標,展開為期 17 週的科學化訓練,目的是為了能在這場比賽中,突破全馬最佳成績。如今最終結果揭曉,上海訓練營再次協助學員們完成夢想,繳出亮眼成績單。

根據上海馬拉松最終的成績,一共有 93 位學員順利完成這場目標賽事(其他沒有參賽的學員大都是因為抽籤沒有抽中),扣除其中一位首次完成全馬的學員,有高達 67 位突破個人最佳成績。更驚人的地方是,其中更有 28 位學員大幅躍進 20 分鐘以上!實在讓人不禁感到好奇,他們在這不可思議的 17 週內(約 4 個月),究竟做了哪些事情?


4 個月的 Garmin 訓練營,到底有甚麼神奇魔力?可以讓大多數學員破 PB?(圖片來源:Garmin)


突破成績的關鍵因素

徐國峰指出,他們在這段過程所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在訓練營期間,不得參加任何比賽!」其次,他們必須相信科學化與週期化訓練帶來的影響,盡可能地完成每一份課表,該慢的時候能耐得住性子,該快的時候又能達到教練的要求。

「不得在過程中參加比賽」,這聽起來似乎是一個摸不著頭緒的答案,很難想像教練在敘述的過程當中,會把它放在一個這麼重要的位置。徐國峰解釋,週期化訓練最困難的地方就是在於「持續性」,在這段期間只要受傷了、盡力跑一場馬拉松,都會讓最終的效益大打折扣。他接著反問:「試想想看,如果一位跑者竭盡全力完成一場比賽,前一個禮拜需不需要做調整?結束後需不需要恢復?」這一來一往自然打亂整體訓練計劃與安排。


「在訓練營期間,不得參加任何比賽」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圖片來源:Garmin)


上述的要求聽來似乎簡單,其實則不然。要在 4 個月的期間,讓學員們放棄任何賽事,恐怕是他們最難以割捨的一件事情。畢竟來到這裡的跑者們,普遍是對跑步充滿熱情與知識渴求的人,過程中難免會發生所謂的「偷跑」或是學員按耐不住的狀況。面對這個難題,教練坦言,他不會「強制」任何學員,也不喜歡做這件事情,而是引導學員們自己去思考背後的意義。


上海訓練營 學員成功案例

攤開上海學員們賽後的心得分享,有幾位令人深刻印象的案例,其中一位就是訓練營第一組組長蘇米。蘇米的故事非常勵志,他開始接觸跑步的時間僅不過在兩年之前,體重甚至還差點飆破 90 公斤,不過在訓練營期間非常認真、訓練品質相當高,兩年後不但跑完全馬,甚至還一口氣跨越 3 小時高牆,從 3 小時 21 分進步到 2 小時 59 分。

另一位案例則是女學員正月,正月在這次的訓練營成功完成破 4 的夢想,她文章中感性寫道:「衝線那一刻,眼淚就不爭氣地落了下來,汗水和淚水混在了一起。終點處,Garmin 訓練營的女子大神周琴站在那裡,我走過去兩人抱頭哭起來,我哭得稀里嘩啦,她拍著我的背說我們都好棒,我嗚咽著說 4 個月結束了。終點處亂糟糟都是人,雖然沒有觀眾在為我鼓掌,可我覺得這是我一生中感動之時、成就之時、榮耀之時。我百感交集,不知道自己為了什麼而哭。是因為我不僅破 4 還達到了 BQ?是因為 4 個月的堅持終於得到了純粹的幸福?是因為一路上享受奔跑的感覺?是因為不捨上馬的結束?好像都是,好像都不是。」


未能突破最佳成績的因素

當然,上述這些成功的案例,只是這份成績單中光鮮亮麗的一面,最終依舊有 24 位學員完成上海馬拉松,卻沒有突破個人最佳成績。徐國峰教練事後分析後歸納,這些學員多半是因為訓練達成率不佳、自己練自己的課表,或是過程中跑去參加其他比賽。

唯獨一位較為特殊的學員是丁山,丁山是從上一期訓練營參加至今的學員,他可以說是去年訓練營最驚人的學員之一,最終的成績從 3 小時 08 分一口氣大幅進步到 2 小時 45 分。這一期訓練營他同樣非常認真訓練,不過卻沒有跑出該有的水準,「僅」繳出 2 小時 57 分的成績單。

賽後,教練在檢討的過程中歸納幾個因素,第一是,丁山在最後幾個星期的工作非常忙碌,導致比賽前的狀況未能調整好,許多課表都是半夜匆忙地把它完成,身體未能有效吸收與恢復。其次,在訓練的時候我們發現丁山的跑姿仍然有偏差,因為我一個月只能去一次大陸,沒有辦法細心地幫丁山調整動作,也是這一次訓練營最大的遺憾之一。


另一個關鍵要素:氛圍

除了上述談到的這些因素,一個容納上百位學員的跑步訓練營,要獲得如此巨大的成功,並非三言兩語就能帶過。徐國峰點出,訓練營之所以要能成功,「教練」只是其中一個元素,更重要的是經營訓練營的班主任與各組的組長 。另一個重要的關鍵,其實是背後需要有一群非常強大的行政人員,也就是「氛圍」的重要性。


教練是訓練營可以成功的其中一個元素(圖片來源:Garmin)


「我在去年的訓練營就意識到『氛圍』是非常重要的環節,不過這是我最不擅長的地方,因為我總是在談訓練科學、跑步技術、週期化訓練與不同訓練強度。所以我的作法就是找出各組活躍的組長,讓他們去鼓勵與激勵學員。」徐國峰笑說,氛圍是提高學員們達成訓練的關鍵所在,這件事情非常難做,但必須要有人去執行。所以組長們與教練之間可以說是一個很重要的互補,有時候教練的身分很難去做這件事情,必須扮演較為嚴肅的角色才行。


訓練營的氛圍是非常重要的環節之一(圖片來源:Garmin)


Garmin 全馬 PB 班

隨著上海訓練營落幕,目前徐國峰也逐漸將全部心力投入在「Garmin 全馬 PB 班」,這是 Garmin 首次在台灣第一個以突破成績為導向的大型訓練營,可能也是台灣第一個將「跑錶、教練、訓練軟體、跑步技術、體能與肌力訓練」密切整合在一起的專業訓練營。

有別於北京與上海,徐國峰得一人面對上百位學員的訓練,在這裡他得以運用更多的資源與人力。特別是過去花了一整年的時間,徐國峰與 Garmin 一起培育出一群來自不同領域與專業的心率教練,他們在這次的訓練營就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


 

徐國峰與 Garmin 一起培育出不同領域與專業的心率教練(圖片來源:Garmin)


無為而無不為

被問到集結所有人力與資源,最終對於「全馬 PB 班」有什麼期待時,徐國峰給了一個非常有趣的答案:「我的期待就是沒有期待。」他提到,雖然整個訓練營最終的目標是突破 PB,在過程中他盡可能地不會引導學員們去思考這件事情,而是希望學員們把注意力放在跑步本身、把心專注在每天的課表上。

「我最喜歡學員在結束後分享的一句話是『沒有想到』、『沒有想到能跑得這麼好』、『沒有想到可以大幅突破 PB』,我覺得非常符合老子所說的『無為而無不為』的精神。」徐國峰笑說。


徐國峰對全馬 PB 班的期待:「我的期待就是沒有期待。」(圖片來源:Garmin)


訓練營 台灣長跑實力進步的關鍵

最後,徐國峰也談到現今的跑步環境,他認為要讓台灣整體實力變得更強,絕對不是仰賴政府、依靠任何人,而是要從民間的力量著手,「訓練營」與「商業模式」的建立將會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關鍵。

所謂的訓練營必須要涵蓋幾個元素:必須要設定明確的目標賽事,一群人追求這項目標,一起吃課表、一起完成它。徐國峰指出,跑步是看似是一個非常孤獨的運動,不過一個人訓練卻很難進步與突破,一定要在某一個場域內互相刺激,卻又不能產生競爭意識,而是要創造「合作意識」,互相激勵變強,Garmin Sports 這個平台群組功能與達成率的機制,正是創造跑者們合作意識最適合的系統。 

肯亞與日本跑步實力之所以能如此強大,並非靠著天生的基因,而是靠著長期累積的長跑文化,以及完整的訓練營與俱樂部制度。徐國峰舉例,試著想想看如果台灣同時有 5-10 個類似像 Garmin 這樣的專業跑步訓練營,對台灣的跑步實力將會造成什麼影響?

因此這也衍伸第二個重要的關鍵,也就是商業模式。目前台灣的訓練營都是與行銷活動結合,要連續舉辦數年、能不斷培養長跑人才,這其中有太多的未知數。所以要建立完整的訓練營制度,必須要使學員們願意為這項專業與課程付費,讓教練們有足夠的資源生存,才能使制度延續下去。因此他也不斷鼓勵先前培訓的心率教練們,未來能在台灣多個地點遍地開花。


徐國峰談到現今的跑步環境,他認為要讓整體實力變得更強,要從民間的力量著手(圖片來源:Garmin)


看完了徐國峰以上的分享,是否激發你對於挑戰自我的渴望呢?目前 Garmin 全馬 PB 班正如果如荼展開,跑友們可用手機下載 APP 軟體 Garmin Sports,加入「GARMIN SPORT」,就可以直接下載訓練課表、一起與學員們一同見證「贏過昨天的自己」!



以上文章由 Garmin 贊助刊出。


*跑步活動 請看運動筆記*


往下滑看下一篇

抵達終點!沒有更多文章了!

請在此留下訊息,我們會盡快回覆您的問題

跑步足跡 +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