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摘】《跑者時代》一切從腳掌開始

發表於 2017/08/08 13,580 次點閱 0 人收藏 0 人給讚
給讚
收藏
英國獲獎記者艾德‧席澤歷時三年,訪問世界頂尖跑者與教練數百次,深入觀察、分析歐美重大賽事,輔以嚴謹的科學研究數據,既書寫馬拉松的歷史、運動科學,更披露這個龐大產業中最精銳跑者不可思議的堅持與野心。本書以全世界最出色的馬拉松選手之一穆泰伊(Geoffrey Kiprono Mutai)為中心,向外輻射出多位個性鮮活的馬拉松跑者,細述他們的成長與生命故事、艱辛的訓練過程,深入剖析馬拉松2小時障礙的理論和研究,並進一步呈現馬拉松運動的多重面向和發展歷史,包括首屆馬拉松、1908年倫敦奧運馬拉松、2013年倫敦與柏林馬拉松的精采賽事,帶領讀者一窺跑道上變幻莫測的賽局,以及跑者的心路歷程。

來自義大利布雷西亞的物理治療師文森佐‧朗契尼(Vincenzo Lancini)認為自己知道第一個問題的答案:腳掌。他對肯亞跑者的腳掌很著迷,拍了數百張照片作紀念。他對腳掌的崇敬,就如同愛樂者對鋼琴家朗朗纖長手指的敬仰。對他來說,腳掌是理解為何肯亞或東非地區在馬拉松界稱霸的關鍵。

(圖片來源:123RF)


二○○○年初,朗契尼來到這個跑步國度,與義大利籍經紀人菲德列克‧羅沙旗下的頂尖跑者共事,包括三屆倫敦馬拉松冠軍馬汀‧萊爾。朗契尼在為萊爾按摩時,注意到他的腳掌很奇特:極度發達的肌肉突出腳掌,就像健美先生身軀的肌肉一樣,足弓則相當有彈性且強壯。

朗契尼治療過各個運動領域的運動員,包括歐洲跑者。他擁有敏銳的觸覺能力,來了解運動員的身體構造,但他從未感受過或看過這樣的雙腳。套用他的話,他們的腳掌就像「彈跳床」一樣,在接觸地面時,能將能量以不可思議的方式回饋給跑者。

朗契尼問萊爾能否讓他拍一張腳掌的照片。他的要求讓萊爾覺得困惑,但還是同意了。朗契尼在尋思如此強壯的腳掌對跑者來說有何重要性時,注意到他治療的這些肯亞跑者脊椎兩側肌肉也異常強壯:長而強健,呈圓柱狀且渾圓,像是「管風琴的音管」。

他開始發覺這些觀察之間的關聯性。朗契尼推論這些彈性極高、非常強壯的腳掌,可以在跑者前進時穩定他們的身驅。依他的形容,腳掌兼具了「彈跳床」和「接地工具」的功能。肯亞跑者的腳掌每一次接觸地面,都像是將天線插進路面,將他往前推進。朗契尼那雙辛勤工作的手發現,每位頂尖肯亞跑者都擁有一套強壯又富彈性的連鎖機制,從肌肉強健的腳掌、堅實的腹部,連接到背部與頸部的層層肌肉。朗契尼認為,一切都從腳掌開始。簡單來說,肯亞人腳掌的推進力,使他們比其他跑者跑得更快,而且損耗更少精力。

朗契尼相信,這項特質是肯亞跑者在童年與青少年時期生活裡赤腳到處跑所發展出來的。但如果你觀察頂尖的成人跑者(如穆泰伊)在崎嶇不平的道路上練跑,就會發現:肯亞跑者在穿上鞋後,對腳掌和小腿肌肉的細部訓練仍然持續著。穆泰伊從來不在平坦的路面上進行訓練,因此他的肌肉總是不斷在平衡與回應地面。

他們學著聆聽雙腳在說什麼。」朗契尼說。

種族和居住背景

(圖片來源:123RF)

朗契尼也承認,雙腳只是答案的一部分。跑者的成功是許多因素交雜的結果,許多關鍵因素與生理學無關。科學無法完全解釋穆泰伊的成就,因為科學沒辦法讓我們深入他的內心深處,或他成長的點滴。但科學可以提供我們線索。有些事物是科學可以測試的,有些面向是可測量的。除此之外,肯亞跑者對於運動科學研究是一項福音,因為這個地區在馬拉松運動的壓倒性優勢—亦即特定運動與特定地域的連結性,可說是所有運動之最。

肯亞人在長距離項目的優勢最令人困惑之處,以及讓研究此現象成因的科學家最感興奮之處是:長跑冠軍幾乎清一色來自於同一個部族:卡倫金族。雖然有幾個例外,例如基庫尤族的萬吉魯,但是每當有肯亞人摘下馬拉松賽冠軍,不論是男子或女子,都有很大機率是來自地球的那個小角落:大裂谷西側邊緣的高地。

我們可以再繼續縮小範圍。歸納他們的背景和出身後,你還會發現:幾乎所有成功跑者都生長在貧窮的大家庭,在擁有小片耕地的農家長大。他們都要赤足走路或跑步上學,青少年時期都在農場上幫忙;男性進入青春期後,必須經歷殘酷的割禮。在那之後,作為這項成年儀式的後續程序,他們會被迫離開相對舒服的家庭環境,在外居住數天到數星期,獨力照料自己。

肯亞是個窮國,但「跑步之鄉」位於高原,土壤肥沃,而且一般卡倫金族的小農莊家庭栽種的食糧足夠維生。事實上,卡倫金族的飲食對於耐力型跑者來說堪稱完美:以澱粉類的碳水化合物「烏伽黎」為主食,配上蔬菜,偶爾吃肉,佐以一桶桶香甜的奶茶。

來自鄉間的卡倫金族青年,一般來說活動量很大,飲食夠營養但分量不多。他們收入不豐,所以鞋子是奢侈品,雙腳很習慣泥土地的觸感,腳踝的肌腱益發強壯。此外,他們還從早到晚在高海拔地區奔跑活動。肯亞的「跑步之鄉」大多位於海拔兩千多公尺處,這樣的生活環境讓未來的跑者在海平面處擁有更高的攜氧量。

卡倫金族成年人的心臟和肺臟是比一般人更有效率的引擎。不過,重點不在於肺容量,而是肺部攝取氧氣的能力。好幾項研究顯示,長期居住在高海拔地區的運動員,其肺部相較於居住在海平面者,擁有較佳的「肺瀰散量」(diffusing capacity)。住在高海拔的運動員,其肺部表面的氣體交換,最多能比低海拔住民高出百分之五十。

艾普斯坦在《運動基因》一書中解釋,海拔對於運動員發展的影響有許多細微差別。首先,出生於高海拔地區者,優於僅是在此地受訓練者;高海拔地區出生者的肺臟,比低海拔地區出生者的還大。這項特徵跟基因沒什麼關係,因為祖先居住於海平面地區者,如果剛好在高海拔地區出生成長,也會發展出較大的肺臟,跟喜馬拉雅山區的農家小孩沒什麼差異。

有些族群在高海拔地區生活和受訓的效果,較其他族群更好,這一點似乎跟該族群在高海拔居住的時間相關。舉例來說,艾普斯坦引用克里夫蘭凱斯西儲大學(Case Western Reserve University)的生物人類學家辛西亞‧畢歐(Cynthia Beall)的研究;她檢測了兩個居住於高海拔地區的衣索比亞族群:阿姆哈拉族和奧羅莫族(Oromo)的血紅蛋白值,亦即紅血球細胞運輸氧氣的蛋白質。她發現,阿姆哈拉人即使在高海拔地區,其血紅蛋白值仍然偏低;相反的,奧羅莫人即使在很低海拔的地區,其血紅蛋白值也很高。初步檢視很難看出為何會有此差別。這兩個族群定居的海拔高度大致相近。不過,阿姆哈拉族已在今日的居住地定居千年,奧羅莫族則是在幾世紀前才遷移到高原。也就是說,奧羅莫族實際上是居住在高地的低海拔族群。

艾普斯坦寫道:「最好的組合是,祖先來自海平面,這麼一來,血紅蛋白就可以在高海拔地區訓練時快速增加。不過,你必須是在高海拔出生,才能發展出較大的肺部表面積,而且是在最佳位置成長和進行訓練(約在海拔一千八百公尺到兩千七百公尺之間)。這正是肯亞的卡倫金族和衣索比亞奧羅莫族的背景。」

事實上,卡倫金族的故事比較複雜。所有卡倫金族是在幾世紀前從尼羅河谷遷移到大裂谷,但有些支族,例如南迪族和奇普辛基族,在高海拔地區居住的時間比其他支族還久,像是在過去五十年間才大量遷徙到高地的波卡族和奇悠族。總結來說,重點是他們在生理學上都是現居於高原的河谷族群。



資料來源:《跑者時代:馬拉松的魔咒,奔向2小時紀錄的歷史、科學和他們的故事

作者:艾德‧席澤(Ed Caesar);漫遊者文化出版。


*跑步好書 盡在運動筆記*


往下滑看下一篇

抵達終點!沒有更多文章了!

請在此留下訊息,我們會盡快回覆您的問題

跑步足跡 +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