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人物】從游泳自學到培養出紀錄保持人 張育銘的帶隊哲學

發表於 2017/11/14 14,678 次點閱 0 人收藏 0 人給讚
給讚
收藏

早上 5 點 50 分,天色有些陰,在花蓮國風國中游泳池,選手們做著下水前的按壓放鬆,不見嘻嘻哈哈的吵鬧聲;下水前,張育銘老師集合所有隊員,講述稍後進行的課表,而後魚貫下水、熱身、技術游,進入主項。總共 4 個水道的不同時間課表,不同於印象中的嚴肅訓斥,只見張育銘在岸邊叮嚀技巧,拿著碼表按下每一趟主項的秒數,鼓勵著選手緊咬秒數內,然後 7:30 準時結束晨間練習。這是張育銘在花蓮的日子,20 年如一日。


張育銘於花蓮國風國中擔任體育專任教師,高雄出身的他,在花蓮一待超過 20 年,也是今年花蓮縣於全國運動會的帶隊教練(圖片來源:游泳筆記)


自學起家 摸索出不同的訓練模式

出身自高雄的張育銘,從小就愛運動,「讀體專那時候是游泳專長,但大多數時間都在練田徑」,張育銘笑著說,小五時就曾經以蛙式游破大會紀錄,但其實游泳這個項目,張育銘可說是無師自通,「以前都是自己拿卡西歐看時間」。翻開過去的訓練手稿,每一天的課表都是自己出,「翻起以前自己出的課表,也才驚覺自己現在進步多少」,張育銘開玩笑地說。而這樣的自學經驗,也對於他現今的帶隊模式有著深遠的影響。


過去游泳為自學,所以在課表開立的嘗試上,「有時候會天馬行空」,張育銘笑著解釋,也因此找到一套自己獨特的訓練方式(圖片來源:游泳筆記)


從 1992 年擔任游泳運動專任教練,中間曾至國體大修習教育學程,而國風國中體育班自 2000 年成立至今,張育銘從實習老師到目前的體育專任教師,不僅是帶領國風國中的學生們,還有花蓮縣代表隊的選手們,從國小到大學,每週一到週六,早上、下午的一日兩餐,有時候也會因應選手的課程安排再加入不同的訓練時間,多數出自於義務。


 

張育銘帶過國內多位知名選手,包括本次臺北世大運的代表選手—墨俐兒、黃國庭,黃國庭為我國  800、1500 公尺自由式紀錄保持人(圖片來源:游泳筆記)


帶隊訓練 也是一種自我修練

訓練氛圍需要被培養,往往需要從老師自身做起。不同於一些泳隊的訓練模式,張育銘很少責罵選手,以勸導的方式為主,在訓練中或比賽時都是,「退步不是選手願意的」,張育銘說;相較於游不好,他反而會因為訓練遲到而變得嚴肅,因為這事關態度,「未來進了公司、開始一份工作,現在養成的習慣,絕對會有影響」。

張育銘也經常以過去學長姐的表現來激勵現在的選手,像是一位大學公開組的選手,在畢業後就讀清華大學研究所,今年全運會還主動回來跟他說希望能夠代表花蓮參賽,「練習跟學業絕對不會互相衝突,這就是個很好的例子」。但早上的練習會不會影響到上課的專心度?「如果有發現上課睡覺的情況,會請選手們不要來早上的訓練」,張育銘補充,「他們會為了要來訓練而認真上課」。


張育銘從自身做起,期待營造出團隊文化,他也笑著說:「這對自己來說也是種修練」(圖片來源:游泳筆記)


採「無為而治」的型態,將自己定位在幫助選手的角色,張育銘以「志同道合」來形容與選手間的關係,「進來是為了興趣,不要練到討厭(游泳)」,張育銘點出,「自己過去也是選手,也知道選手心裡在想什麼」。而教練與選手彼此間的信任,也是一個團隊能夠不斷正向成長的原因。對他而言,每一次練習、比賽中最重要的事,就是選手們盡了全力。

而團隊中少不了的是彼此的競爭,同儕間的壓力也是選手成長砥礪的重要因素,但當每個人都吃一樣的課表,看著別人進步自己卻卡住的那種心情,往往需要更多的心理調適。「成績不是唯一」,張育銘提到,有時候想太多也會影響到表現,「影響比賽結果的變因,大約有 50% 是自己能夠控制的」,他接著補充道,「但我們往往會想要去控制那些不可控的」。


健康 + 技術 = 進步

採訪當天是 11 月初,國風國中的室外游泳池,別說岸上已有些涼意,水溫落在 22℃,「在過兩個星期會換到自強國中的室內游泳池訓練」,張育銘說。對於水溫的耐受度,也可以說是一種精神上的養成;除此之外,張育銘覺得游泳能夠帶給學生們的,還有對於進步、退步的自處,「對於挫折的忍受度,不輕易放棄。」

而運動傷害的避免也是訓練的重點,無論是動態伸展或是運用道具的按壓,都是訓練的固定流程;而這也彰顯在選手自身的自主管理上,「選手能自己察覺自己哪裡比較緊,或是疲勞程度」,透過訓練,不論是從當天達到的秒數,或是在訓練後詢問選手的狀況,都是張育銘在課表上微調的變因。


若是季外訓練,張育銘會將技術游的課表比例會拉高到 20~30% 以上(圖片來源:游泳筆記)


訓練多以自由式為主、週間早上帶入一定比例的混合式訓練,目前與物理治療師配合,將紅繩、運動按摩/伸展導入訓練當中已經有 3 年以上,張育銘以「溫火慢熬」來形容自己的訓練模式,需要堅持數年,在寒、暑假時也會有外縣市的隊伍來到花蓮移地訓練,「其實發現我的課表蠻難游的」,他笑著說。


「游泳,是生活中的一部份」

聊起成為教練至今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情,張育銘想了想,「應該是今年的亞洲分齡賽事」。在烏茲別克的亞洲分齡游泳賽事,台灣共有 25 位選手參賽、3 位教練帶隊,帶回 2 金 12 銀 9 銅的亮眼成績,但其實在到達當地後,有多位選手出現水土不服、上吐下瀉的症狀,那時張育銘自己也出現身體不適的狀況。但印象之所以最深刻,是因為在這樣的狀況下,還看到不少位選手的樂觀態度,「像是李炫諺、王郁濂、黃硯歆這些選手,雖然身體都有些狀況,但是還是很盡力的去拚出成績」。

帶過這麼多位選手,張育銘談到現在對於一個問題蠻好奇也蠻期待的,「這些選手能夠比到什麼時候?」能夠一直維持著對於訓練的熱度,游得穩、游得久,是他現在很期待看到的。這樣的 20 年過去,從開始時覺得是份工作,到發現自己原來是喜歡這樣的生活,在多聽、多接觸不同的訓練方式後,找出自己的一套定律,「游泳其實不用那麼嚴肅」,張育銘笑著說,「它也已經是我生活中的一部份」。



更多關於游泳訊息,歡迎加入游泳筆記粉絲團


*游泳賽事 就看運動筆記*

往下滑看下一篇

抵達終點!沒有更多文章了!

請在此留下訊息,我們會盡快回覆您的問題

跑步足跡 +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