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案企劃

【焦點人物】把超馬當信仰 從中培養更好的自己—黃筱純

發表於 2017/12/01 13,897 次點閱 0 人收藏 8 人給讚
給讚
收藏

對於一般人來說,一天 24 小時可能是上班上學、吃飯睡覺、平淡結束,但對於超馬選手黃筱純而言,24 小時可以寫下一個新記錄。在今年 7 月北愛爾蘭 24 小時超馬世界盃,她跑出了 219.179 公里,刷新臺灣女子全國新記錄。


黃筱純,目前我國 24 小時超級馬拉松紀錄保持人(圖片來源:運動筆記 / Leon


 小心翼翼一步一步築起超馬之路 

採訪過程中,發現筱純是一個小心謹慎、做任何事情都有一定規劃的人;從練習節奏與步調,也可以發現她相當自律自愛的一面。

相較於不少超馬跑者,在一兩場全馬後就跨入超馬界,筱純是全馬跑滿 3 年後,才敢正式踏入超馬領域,但對超馬的嚮往其實很早就萌芽。筱純提到,「開始路跑後,陸續接觸很多超馬前輩的故事」,而他們口中 42.195 公里之後的境界,也埋下了心中的種子,開始想探索自己的極限在哪裡。


 

筱純非常享受超馬比賽中在漫漫長路中和自己對話的片刻,總是會讓她看見最真實、無所隱藏的自己,從中體會到「活著」的感覺。(圖片來源:黃筱純)


筱純說道,如果只是繼續專注跑半馬或是全馬的話,可能只是沉溺在為成績速度而追逐;但她也很清楚自己不是屬於速度型的跑者,超馬這種需要堅持的耐力運動,很適合享受孤獨的她,而比賽中的心理試煉、與跑友互相激勵的友情建立,以及在艱苦磨練經歷下學會知足感恩,都是她從超馬賽事中獲得、也深深喜愛著的。


對筱純來說,超馬已經不單只是一門興趣,也是一種信仰,期許自己可以透過它成為更好的人
(圖片來源:運動筆記 / Leon


 北愛爾蘭 24 小時超馬世界盃,至今仍有不真實感的奇幻之旅 

談到這場北愛爾蘭 24 小時超馬世界盃賽事—突破女子國家紀錄,筱純至今仍感到難以置信,「這世界上竟然真的有奇蹟!但奇蹟的前提是我必須夠努力。」筱純謙虛又中肯的說出自己的心聲。

因為大會計時器在比賽中段就當機,手錶跑到最後 3 小時也沒電,知道有可能會破全國紀錄的時間點,是在賽事結束倒數最後 1 個小時,但當時並沒有心思想太多,「我只知道我一定要努力到最後一刻,不能讓自己留下遺憾!」。


「我只知道我一定要努力到最後一刻,不能讓自己留下遺憾!」跑到最後完全不知道自己跑了多少,只能放下心中雜念,專心的跑。(圖片來源:黃筱純)


「畢竟國外比賽有很多變數是無法掌控的,再加上參加世界盃的選手都是各國的菁英跑者」,出發前便告訴自己以平常心看待,過程全力以赴、堅持到底。破全國紀錄的表現,完全超出預期,自認沒有準備的很充足的筱純,可以說是幸運;但除了天時地利人和,賽中與補給員良好的溝通、長期的默契,將比賽狀況降到最低,仔細規劃減少出錯,自然能有穩定的表現。

賽後她看著 219.179 這個數字,雖然滿意卻帶一絲絲的遺憾,因為距離國際級 220KM 標準,僅差了 800 多公尺,心裡總想著「當時如果再努力一點就好了!如果比賽當下,可以領悟到痛苦是一時的,榮耀是永恆的,我想我願意再多努力一點。」追求完美的路上總是難免有遺憾,但換個角度,無非也是留給自己下次進步的空間。


對於可以代表國家參賽,筱純抱著平常心,只求盡力無愧於心,最後能破記錄完全是預期之外的結果。
(圖片來源:黃筱純)


 提及賽前的調整與準備 

在準備世界盃期間,筱純參加了兩場超馬賽事,這兩場都是在決定參賽世界盃前就報名的,但仍是硬著頭皮去參賽,包括 4 月初的橫越台灣 246 公里、5 月底小台灣 250 公里。兩場比賽和世界盃時間有點接近,多少會擔心訓練與恢復是否能取得良好的平衡。但以結果論而定,這次能突破紀錄,也或許多虧了這兩場賽事,讓身體提早習慣跑超過 200 公里的長距離,獲得以賽代訓的正面效果。

但是筱純也特別強調「休息」在訓練期中的重要地位,特別是接連兩場的超馬賽後,她發現對身體的耗損極為明顯,所以決定好好休息 1~2 個禮拜,才恢復正常的訓練。恢復練習後,除了維持每日基本走路通勤上班之外,平日練跑距離 10~20 多公里不等,假日則安排長距離的慢速跑,並依當天的身體狀況去彈性調整。筱純想強調的是,不要刻意為了衝跑量而忽略恢復的重要性,跑量雖然重要,但充足的休息更重要。


「變強不是發生在訓練時,而是發生在休息的時候」,因此休息也是訓練的一環,世界盃過後特別有體驗。
(圖片來源:運動筆記)


 讓她痛定思痛第一場東吳 24 小時超馬賽 

初期剛跑超馬時,筱純只會一味地追求高跑量,認為跑越多能力就會越強,剛開始確實進步得相當顯著,但身體時常感到疲累,內心也常迷惘,休息恢復做得不夠,導致不斷地受傷,也因此無法維持在最佳狀態,讓她曾經幾度陷入低潮。

真正讓她覺醒的是在 2015 年的東吳 24 小時賽。第一場 24 小時賽,對自己有很高的期望,但比賽過程中 20 幾次的嘔吐,給她一記當頭棒喝,雖然讓她一度懷疑自己是否不適合超過 12 小時的超馬賽,但她不想要因為一次的失敗而讓自己退縮,於是重新檢視自己的訓練方式、心態、補給規劃,並改變飲食方式,認真調養身體。因為超馬的訓練不單只是練跑而已,還有很多細節學問要去學習。


黃筱純第 1 場 24 小時超馬賽:2015 東吳超馬賽事(圖片來源:運動筆記)


平日利用晚上下班後到附近的操場練跑,每次 10~32 公里不等,假日長距離則是模擬比賽的最好時刻,以「最佳經濟速度」來跑:輕鬆、無壓力的速度,穩定連續跑好幾個小時以上,如在短暫的休息後,還可以繼續用此速度跑下去,就是超馬賽中最佳的速度。


找到最適合自己的速度以及訓練方式,是筱純備戰超馬的不二方式(圖片來源:運動筆記 / Leon


也因為知道自己在比賽時容易有腸胃不適的狀況,所以盡可能不喝冷飲,開始嘗試低碳飲食,還有多吃可以改善自己胃寒體質的食物(例如薑黃),用食物改善體質和發炎狀態。另外,她會利用晚上睡覺休息時,順便做拉筋的功課,把一整天的訓練疲勞都拉開了,睡眠品質也相對提升。

跑 24 小時最痛苦的必定是半夜想睡覺的煎熬,除了讓自己驅離睡意的方法外,賽前的跨夜練跑和熬夜適應也是相當重要的,雖然很多前輩都說賽前不要熬夜,要有充足的睡眠才有好的表現,但她反倒是習慣在比賽前讓自己刻意晚睡一點,「如果生理週期習慣早睡,對比賽反而不利。」


賽前也會針對跨夜進行訓練,讓生理時鐘可以提前適應(圖片來源:運動筆記 / Leon


相較於先前馬拉松時習慣穿著輕薄的馬拉松鞋,超級馬拉松的里程數相較來說,更重視鞋款的保護以及緩衝,筱淳目前是以 HOKA Clifton 4 做為賽事鞋款,除了 HOKA 著名的輕量體驗之外,筱淳印象最深刻的是它對於足底的保護,覺得自己是一個容易腳底起水泡的人,筱淳笑著說,「這回世界杯的賽事中,因為里程數長,本來預期應該也會起水泡」,她接著說,「但除了雙腿的痠痛外,竟然一個水泡都沒有發生」。


筱純提及,自己換鞋的頻率其實與里程數無關,「只要跑起來還是很順就好」,反倒是在參賽時會多準備幾雙同款、同系列的鞋更換,預防遇上下雨、鞋襪濕透的窘境(圖片來源:運動筆記 / Leon


 心若不設限,挑戰就沒有極限 


筱淳對於今年的東吳超馬,目前狀況自覺還不錯,「賽前將跑量降低,讓自己的身體不會累積疲勞」
(圖片來源:運動筆記 / Leon


每年年底東吳大學所舉辦的 24 小時超馬賽,是台灣備受矚目的超馬賽事,不僅邀請世界各地的國際超馬好手同場較勁之外,也是整年度的總驗收。今年將是筱純第三次參加東吳 24 小時賽,雖然期望能再次突破北愛爾蘭世界盃的紀錄、成功達成 220 公里國際級的目標,不過克服壓力卻是她覺得第一件要做到的事情,「因為壓力是自己給的,永遠有人跑得比我快、比我遠;而我要做的,只是和從前的自己較量,堅定信念,將壓力轉化為前進的動力,為自己的目標奮力一搏」。



以上內容由 HOKA ONE ONE 贊助刊出。


*超馬 人物 就在運動筆記*

往下滑看下一篇

抵達終點!沒有更多文章了!

請在此留下訊息,我們會盡快回覆您的問題

跑步足跡 +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