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摘】《PoseMethod 游、騎、跑三項運動技術》如何在水中找到支撐?

發表於 2018/03/09 6,078 次點閱 0 人收藏 0 人給讚
給讚
收藏
由《跑步,該怎麼跑?》提出 PoseMethod 姿勢跑法的作者羅曼諾夫博士,本次針對鐵人三項中的 3 個運動項目:游泳、自行車、跑步,再次推出了《PoseMethod 游、騎、跑三項運動技術》一書,本篇針對游泳部分進行書摘節錄。


自然界是均衡的。我們都知道「因果法則」是一貫且無情的自然法則,
 所以我們擾亂她的平衡;但身為一個獨立的個體,
 我們確實未能找到自己的平衡點,那是因為我們還未了解到一切都跟自然界一樣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相同的自然法則也在人生與社會中無情地運作著。

— 席尼.布雷默(Sidney Bremer)

前一章我們用兩種極端的姿勢來解釋水所提供的浮力支撐(圖43.1),水中的「立姿」與「大字漂」這兩種極端姿勢,雖然都跟真正的游泳姿勢無關,但卻非常適合用來說明水中的平衡。


圖 43.1(圖片來源:臉譜出版)


例如水中直立的姿勢很容易保持平衡,但卻會迅速下沉,若能在下沉前快點回到大字漂的姿勢,就能重新回到平衡,浮在水中。為了演示游泳時平衡與支撐間的關係,讓我們再回到泳池從大字漂的姿勢重新開始。

當你以大字漂的姿勢輕鬆地漂浮在水面上時,慢慢把你的右手抬出水面,身體右側會產生失重,體重會自動轉移到左邊,所以你的身體也開始笨拙地向左轉動。現在再放下右手回到大字漂的姿勢,接著再把水面附近的雙腳靠攏,手臂向側邊伸直,與身體成 90°。此時再抬起右手時,身體會沿著中線向左轉動。因為雙腳靠攏的關係,轉動過程較為平衡。

藉由抬起和降低右手的高度,你會很明顯地感受到平衡與失衡,每次改變上抬的高度時,身體都會繞著中軸線尋找新的平衡。現在,改把雙臂朝頭前伸直,雙腳朝身後伸直(圖43.2),這跟之前提到會快速下沉的直立姿勢很像,只不過身體位置改成與水面平行。


圖 43.2(圖片來源:臉譜出版)


現在,把頭和肩膀抬起。當你這麼做時,你的腿將開始下沉。傾斜的支點在你的臀部,也就是你身體的質心。這些練習有助我們了解身體在雙軸線上的微妙平衡,使我們在游泳時能維持正確的姿勢。這也會讓你知道,儘管頭和手的動作幅度很小,也會很快打亂平衡。

所以只要利用浮力支撐維持姿勢,我們就能掌握保持平衡的要領。這些觀念很好,但如何把這些知識運用在游泳上呢?

我們馬上就會談到,但要先告訴你一個小祕密:當你的游泳效率很高時,手掌的入水點跟出水點幾乎會在同一個位置上(圖43.3)。針對這點思考一下。游泳看起來是用手划過身體,但事實是你的身體加速通過手掌。當手掌入水後,它會在下壓尋找靜水的同時做一個很微小的搖櫓動作,但絕不會刻意向後划。


圖 43.3(圖片來源:臉譜出版)


為了讓這樣的意象更清楚,想像一下公園裡可以擺盪前進的猴架(monkey bars)。為了在猴架上前進,你先單手抓住架槓向前盪出,盪出的幅度要讓你的另一隻手能抓住另一個架槓。抓住架槓的手就是不斷轉換的支撐點,它們必須輪流承擔全身的體重,如此才能前進。但如果兩隻手都抓在同一根架槓上,你就無法移動,直到你伸出其中一隻手把體重轉移到前方的架槓上,移動才會發生。「轉換支撐」是移動的關鍵。如果你在前伸臂抓到架槓時沒有即時放掉另一隻手,你就會在原地前後擺盪,直到動量消失為止,最終你就會吊掛在原地,兩手各承擔一半的體重。你現在平衡了,但哪裡都去不了(圖43.4)。



圖 43.4(圖片來源:臉譜出版)


現在,在心裡想像以下景象:把猴架放到水中,架槓沉到水面下一個腳掌的距離,接著趴在上面,伸出一隻手抓住前方的架槓,當後方的手臂抬出水面時,前伸臂就會被往下壓,接著如同前面提過的平衡測試一樣,身體開始沿著中心軸旋轉,體重也開始轉移到前伸臂所支撐的架槓上。

當胸口通過架槓上方的過程中,前伸臂像是能量的傳輸站,這股能量由體重所提供。當體重來到支撐手的正上方時,在空中的手臂已經從後方向前伸出,準備尋找下一根架槓。這正是轉換支撐→尋找新平衡的過程,在雙手交替的支撐過程中,身體也持續向前。

讓我們把整個情況仔細分析一遍。首先,在手臂抬出水面伸向架槓時,身體的平衡被破壞,體重開始轉移到已經抓住架槓的手臂上(也就是移動支撐)。抓住架槓的手,接下來要做的事,並非「拉」向身體,而是要維持一個穩固的支撐點,使胸口上升通過支點。當身體的質心通過支撐手的正上方時,手掌就必須及時放開架槓,開始進行失重,如此才能把體重轉移到新的支撐點上(下一根架槓)。

過去曾看過有人這樣分析游泳的嗎?

當然,在第四十章介紹游泳時,我們曾以鐵人比賽游泳出發時被後方選手「輾過」的情況為例。後面的選手會先抓住你的腰,接著撐高身體再用另一隻手抓你的肩膀,很快地把你甩在後面。

以這個例子來說,他先在你的腰上找到支撐點,接著是你的肩膀。有了支撐點之後就能撐高他的身體,然後向前落到你的身體前方。如果後面的選手利用把你往後拉的方式前進,他相對前進的幅度會很少,因為你會被向後拉動(支撐點動了)。反之,他不應該拉動支撐點,而是撐住你的身體,從你的身體上方越過。這種巧妙的伎倆,正是透過物理上轉移體重與平衡支撐的方式做到的。

從手掌入水與出水點幾乎在同一處的事實來看,現在我們已經能把所有的片段組合起來了。下一章我們將學習如何把這些原理運用在游泳上。



資料來源:《PoseMethod 游、騎、跑三項運動技術

作者: 尼可拉斯‧羅曼諾夫博士(Dr. Nicholas Romanov), 約翰.羅伯遜(John Robson);臉譜出版。



*運動好書 就看運動筆記*

往下滑看下一篇

抵達終點!沒有更多文章了!

請在此留下訊息,我們會盡快回覆您的問題

跑步足跡 +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