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怕不是天生好手 你總是比你想像的可以付出更多

運科訓練
發表於 2016/11/12 11,506 次點閱 5 人收藏 0 人給讚
給讚
收藏

此區為網友的心得交流平台,以下內容不代表運動筆記立場

常常在想是什麼讓自己如此堅持跑步?會不會哪一天停下腳步?但隨著一次又一次地完成訓練、不斷挑戰自己的成就感,我才漸漸了解,其實跑步早已融入我的生活,雖稱不上是生命中的全部,但也和其密不可分,難以割捨。

自認為不是天生的運動好手,各方面表現平庸,協調性和反應力甚至還有點差,唯獨在刻苦堅定與挑戰自己的這塊,可能有著比別人稍微高一些的執著和信念。如果以電玩遊戲的角色來比喻,大概就是那種能力屬性平均、沒有特別強項的全(都不)能型;好在沒因此抹滅我對運動的熱忱...


喜歡跑步過程與外界暫時脫節,那個只有自己的當下。


就像每個喜愛運動的人一樣,各個時期都有不同喜愛的運動類型,卻總覺得「耐力運動」和我的個性似乎較為契合,也最能讓我投入心思、付出體力,能夠一直堅持下去;在這之中,我尤其喜歡跑步。喜歡跑步的單純,喜歡暫時脫離現實生活,由雙腳帶領著自己前進,進入一種剩下腳步聲、呼吸聲、心跳聲,和自己對話的狀態,藉此更深切地認識真正的自己。


出國也要將跑鞋和跑衣給帶上。


起點」

不過,如同大部分半路出家的業餘跑者,我真正開始「練跑」的起因,是因為朋友推坑報名參加第一場路跑賽-2011富邦台北半馬後才開始;在這之前從沒參加過路跑賽,「偶爾」會自己在家裡附近的微風運河或八里自行車道慢跑,但多半是一天捕魚三天曬網,月跑量連50公里都不到(掩面)。報比賽是激勵自己練跑的好方法,21公里對於當時的自己根本是天文數字,為了自己的第一場路跑賽能夠順利完成,賽前兩個月的平均月跑量才終於免強達到150公里左右,並於賽前三週由朋友帶著我臨時抱佛腳,繞著微風運河跑了人生的第一次16公里,可想而知,結局非常慘不忍睹,雖然最後還是拖著跑完,但由於雙腿痠痛不堪,立刻攤坐在地上久久無法站起的情景,這種體力透支的崩潰感,至今仍印象深刻。


練跑的起點-八里自行車道


2011富邦半馬結束後,陸陸續續又報了一些比賽,跑步也漸漸變成生活的重心,就這樣又練了一年之後,直到2012年的年底才終於鼓起勇氣加入蘆洲慢跑的團練,展開了更進階的跑步生活。蘆慢的團練多半是12-15公里的持續跑,由於實力與前輩們相差了一大截,前輩們持續跑的速度對我來說根本像是在練間歇,但我的成績也因此大幅度的進步,從原本全馬PB 3:58,三、四個月後已經進步到了3:32上下。又再過了一年多,在朋友的推薦和陪同之下,開始陸陸續續參加三重箭歇團每週三晚上的團練,終於接觸到了真正的間歇訓練、法特雷克...等,更高階的訓練課表,在基礎速度、耐力上有更顯著的提升。


加入跑團後展開了更進階的跑步生活。


還記得剛開始接觸路跑賽的時候,總會在周遭跑友的推波助瀾之下(或者說是不斷地煽風點火與推坑?),迷迷糊糊地跟著報比賽,但到最後都搞不清自己到底跑過幾場賽事,不只讓荷包瘦了,也犧牲了大多數能和親友相處的時間;直到某天,自己突然驚覺數不清的完賽獎牌,似乎不是我想追求的,(謎之聲:全都是錢啊!)真正讓我著迷的其實是一次又一次地完成訓練的滿足,真正想追求的是不斷地精進、不斷地試探自己的極限、感受身體的每一個部分,雖然跑步因此變得不再是一件輕鬆的事,但我卻覺得樂此不疲、甘之如飴。


在跑過數不清的路跑比賽,才讓我領悟真正著迷的是背後的訓練過程。


「生活即訓練,訓練即生活」

然而前一陣子有感於成績一直停滯不前,今年我才開始認真看待週期性課表的重要性,透過國內外書籍、網路資訊,及身邊專業人士的指導,希望讓自己訓練得更有效率,不再是沒有目標性的亂跑。我也一直深信「生活即訓練,訓練即生活」,唯有將訓練的態度和精神貫徹於日常生活之中,再將良好生活習慣所帶來的效益運用在訓練之中,在這樣的良性循環,才能為更好的自己做好準備。因為喜歡跑步,生活作息變得加規律;因為喜歡跑步,更加重視身體健康和飲食均衡;因為喜歡跑步,個性上也變得更加正向及堅定,也比較會善用、分配日常生活的瑣碎時間。


開卷有益


「成為更好的自己」

和許多素人跑者的一樣,將「破三」和「參加波馬」視為一個指標性的目標,目前個人的全馬最佳成績為2015台北馬的3:13,離破三及BQ至少還有11-13分的差距,回想先前每次全馬過了35k後都會嚴重失速的經驗,並交叉檢視自己半馬、10k、5k和3k的歷史成績,認為基礎跑量不足(平均月跑量約280k)和馬拉松配速練習做得太少,皆是導致後半程崩盤的主因。

為此,我特別從十月開始大幅度地提高基礎跑量,以週量100k為目標,並考慮平時團練時間和工作習性,盡量在每週的訓練中,做出更有系統性、更有效率地安排,一週訓練計畫大致安排如下:


  • Mon: 早慢跑           晚慢跑or休息
  • Tue:  Tempo        / 晚游泳放鬆 
  • Wed: 早慢跑           晚Interval or Fartlek 
  • Thu:  早慢跑or騎車 晚游泳放鬆 
  • Fri:    早慢跑or騎車 / 晚重訓or休息
  • Sat:   早Longrun     / 晚重訓or休息
  • Sun:  早慢跑or騎車 / 晚休息


如何在強度課表間作到強弱分明,是以往自己所忽略的,也是目前正在學習的課題,為了提高訓練品質,我要學會懂得在該放鬆的時候放鬆,身體才有足夠的時間恢復,以迎接下一次的強度課表。由於現階段的短程目標設定在12月中的台北馬,希望以3:05-3:08完成全程,因此現在訓練的重點將放在一週一至兩次的Tempo run以及馬拉松配速的訓練,降低短距離速度訓練的比例,搭配素質訓練,我也特別選用較輕量的路跑鞋,模擬競賽的流暢感。 Lunarspider R6 前腳掌屬於顆粒大底,於跑動時提供了很好的抓地力,適合我的跑步習性,加上順應雙腳動作和路面變化起伏、發揮避震效能的Lunarlon中底系統,不論是日常訓練,或是當比賽鞋款都覺得適合,是近期的心頭好。


不一定要跑得最快,但要跑得強大。


曾有人問我,如果要給自己設下一個跑步的終極目標,那會是什麼?我想我的答案會是在那一次又一次的訓練,無論生理或心理,都能夠不斷地突破自我,不一定要跑得最快,但要跑得強大,而你總是比你想像的可以付出更多。


我的跑步旅程 To Be Continued 未完待續


往下滑看下一篇

檢舉

我認為這個內容是
廣告
情色
侵權
其他

請在此留下訊息,我們會盡快回覆您的問題

跑步足跡 +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