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十年> <解答> Lydiard-1

運科訓練
發表於 2017/04/15 403 次點閱 0 人收藏 0 人給讚
給讚
收藏

此區為網友的心得交流平台,以下內容不代表運動筆記立場

<一日十年> 

<解答>

Lydiard-1

五零年代時,多數長跑教練使用interval來訓練選手,強效,所秏時程短,但lydiard認為這樣的練習效果並非適當,提出了另一套理論。
不過該理論與當時訓練風氣背道而馳,因此lydiard遭到抨擊。1960年羅馬奧運,其選手snell獲得八百公尺金牌,halberg獲得五千金牌,magee獲得馬拉松銅牌後,終於平反一切。更後期vasala, viren 各自拿下千五,五千及一萬公尺金牌。
日本教練中村清相當仰慕其訓練方式,在1962年邀請至日本教學。中村清的最強門徒,賴谷利彥,在波士頓,東京,芝加哥,福岡,倫敦馬拉松,先後得到冠軍。
即使過去被捨棄的訓練方式,在二十一世紀,還是有許多教練使用,當然不是不能用,而是要因材施教。可惜的是多數新手往往嚐到一些甜頭後,教練便沾沾自喜,也因此誤解了天才的誕生,同時種下不斷傷停的未爆彈。
Lydiard的理念也並非完善,各階段只針對特定目標訓練,過於專一性,反倒有一定比例限制選手發展。再論及國內較為主流的daniels,多數教練搞不清楚其適用性,以科學化精神開立了不科學的課表,同樣產生出過與不及的狀況發生。
個人淺見是在初期結合lydiard和hansons的超負載原理,其間搭配心率,里程數的觀察,能夠建立出穩固的基礎,並且能鍛鍊其意志力。後續再談論funnel和taper的交互應用和邏輯性。 

往下滑看下一篇

檢舉

我認為這個內容是
廣告
情色
侵權
其他

請在此留下訊息,我們會盡快回覆您的問題

跑步足跡 +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