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rmin Forerunner 935

【開箱】Garmin FR935 誠意之作 & 第一手實戰三鐵

跑鞋專區
發表於 2017/06/05 73,235 次點閱 28 人收藏 1 人給讚
給讚
收藏

此區為網友的心得交流平台,以下內容不代表運動筆記立場

測試員介紹

臺大電子所碩士生,24歲,業餘學生跑者
跑齡 1.5年,全馬 2場,半馬 11場
2015 年 9 月進入研究所,指導教授熱愛跑步 (他甚至參加過戈壁挑戰賽)
實驗室有如此的跑步風氣,就此開啟我的馬拉松人生

全馬 PB  03:14:34(2017/03/19 新北市萬金石馬拉松)
半馬        01:31:08(2016/11/05 宜蘭國道馬拉松)

▲2017 大雨中的萬金石馬拉松 (來源: 運動筆記)

文章總覽

簡介前言、開箱外觀、手錶本體& 各式感測器
實際路跑測試 (包含一次標準三鐵實戰)、運動後數據分析 (GPS 軌跡、心率作圖比較)
續航力實際測試、Q&A 使用心得小建議列表、總結、附錄運動數據下載

Garmin Forerunner® 935 簡介

       FR935 是 Garmin 即將在台灣 2017年6月推出的新錶。3~4月份前一直以為 935 僅僅是 735XT 的升級版,但最近上個月最終規格釋出,強大的升級規格,讓我了解為什麼命名不是 "935XT",這是因為 935 不單單只是三鐵錶,除了外觀做工、小地方細節外,內在規格直接跟 fenix 5 看齊,甚至被國外知名評測 DC Rainmaker 戲稱這根本就是 fenix 5P ( P = Plastic 塑膠版本的意思);前兩周台灣售價一公布,跟去年 735XT 推出時售價一樣 NT$ 16,990,而且台灣版本還直接附上 RD Pod 當成 "標準配備",這次台灣 Garmin 的誠意十足,遠遠超出許多粉絲的預期,引爆討論熱度,我已經耳聞有幾個朋友已經脫手 Garmin 舊錶,摩拳擦掌準備入手 FR935。

▲我的骨架較小接近女生,覺得這次 FR935 外觀大小設計男女皆宜

        以下評測,我不會把 FR935 所有的功能都鉅細靡遺展示,有些 Garmin 跑錶最基本的功能操作或是跟 FR235、735XT 雷同的功能會快速帶過,幾點特別有興趣才跟大家分享;由於我從沒有使用過 fenix 3、fenix 5、HRM-Run 心跳帶,所以以下觀點會從 FR235、735XT 使用者的觀點來評測 FR935。

官方入門教學影片: Forerunner 935: 開始使用

FR935 官網詳細規格列表: 連結          Forerunnner 系列規格比較: 連結

前言

        剛入門跑步時,周遭大多數年輕的學生,我跟不少人一樣會拿著手機 app 紀錄跑步。但當跑步慢慢成為我生活一部份,手機功能已不符合初階跑者的需求 (Ex: 即時數據反應差、續航力不足、精準度差、紀錄可能各種不確定因素閃退),礙於預算以及菜鳥懵懂無知的種種考量,剛好當時 PChome 特價千元有找,我入手第一支 GPS錶 (Papago RUN 120+),雖然它非常低階純粹只有 GPS 記錄功能,但它帶著我度過 5個月 600K 跑量,其中初全馬-2016 萬金石,我靠著它順利配速完賽 (03:27:57),大部分基本功能都已足夠初階跑者使用,但這錶有幾項缺失 (續航力不足、上傳數據只能用PC很不友善、傳輸線設計接觸不良、外觀非常陽春像玩具錶)。因此我換了第二支錶 ( Epson SF-710S),9個月 700K 跑量,當時 SF710 與其他款相比,最強大就是超強續航力(可上超馬等級的),以及支援步頻、高度、Ant+ 心跳帶等等,讓我多一項跑步指標可參考,這支錶在純粹跑步紀錄 GPS 也夠用,但這支錶也存在著使用經驗極差的小問題,手錶介面操作慢非常不人性、使用手機藍芽上傳數據極慢也常常斷線、Epson 後台管理軟體一般般而已。

▲圖片中為 Garmin Forerunner 735XT

        因此,幾個月前我入手 Garmin FR235、Garmin 735XT(主力),不得不承認 Garmin 跑錶帶給我另一個新紀元感受,除了最基本的跑步 GPS 紀錄外,使用腕式心率讓我透過另一方式增進跑步技巧,最重要的是 Garmin 跑錶操作人性化( Ex: 操作反應快速、生活心率睡眠步數追蹤、與手機 app 背景自動同步非常懶人、後台分析極強、UI 管理介面人性化)。使我就算平時日常生活也是帶著跑錶,隨時下課下班後換件運動服就可以去運動,而我也觀察我在跑團認識的跑友們,絕大部分都是使用 Garmin FR235,這些極友善且直覺的使用者經驗,就是造成 Garmin 使用者 “黏著度” 的一項重要原因。

Garmin Forerunner® 935 正式開箱

▲FR935 包裝盒為立方體,本文開箱的黑色款

        值得注意的是,外盒正面除了有手錶照片外,眼尖的朋友可以發現左下角多了一顆綠色的感測器。兩週前 5/19 第一時間我在 “台灣 Garmin” FR935 官方網站上,除了看到售價 NT$ 16,990,還看到跑步動態感測器列為標準配備,而歐美版本並沒有,當初讓我驚訝不已,我還跟朋友說一定是台灣 Garmin 小編寫錯了,結果才隔一天 Garmin 的 Jason Lin 開箱影片 馬上證實這一切是真的!

▲FR935 包裝盒正面

由上掀開外盒,這設計猶如打開寶箱盒,FR935 就躺在帶點絨材質表面上

跟之前開箱 735XT、FR235 的簡約包裝相比

從稍厚實外盒看得出 Garmin 用心想要打造 FR935 更專業的形象

▲宛如在開寶箱盒

打開後,內容物如下

FR935 手錶本體、USB 數據充電線、跑步動態感測器 (簡稱RD Pod)、操作手冊、Garmin 貼紙*3

▲FR935 所有內容物

首先看到 FR935 手錶本體

外觀有五顆按鍵,實際操作的設計語言跟過去 Garmin 跑錶幾乎一樣

若有 FR235、735XT 的跑友,操作可以無縫接軌上手

重量 49g,對比 fenix 5 因金屬材質 87g,女生戴起輕盈的 FR935 也沒負擔

▲沉練帶點時尚的設計美學

螢幕解尺寸 1.2 吋,解析度 240 x 240

對比 735XT、FR235 "非完整圓" 螢幕 ( 735XT    1.23吋   215 x 180)

這邊值得注意 FR935 "顯示螢幕" 跟 fenix 系列一樣是圓形

以前我戴 735XT 因為摩擦力不足,錶帶需要花點時間喬

這次錶帶矽膠材質表面多了橫向紋路,大大增加摩擦力 (與 735XT、FR235 相比)

綜合以上幾點,日常生活戴起來更有質感

附註: QuickFit 快拆錶帶為選配,圖中的普通版錶帶需要使用螺絲起子才能卸除

▲日常生活戴起來很有質感

這邊跟大家補充,鏡面上頭有一層直徑稍小的突起物,並不在 Garmin 原本包裝內的

那是我先將之前 735XT 多餘的玻璃貼暫時貼上

從我實際對比 "手錶外層鏡面玻璃" 直徑,FR935 大於 735XT,FR935 小於 FR235 一點點

鏡面直徑: 735XT (38.5~39mm) 

也就是說,拿 FR235 玻璃貼一定無法貼上 FR935,但拿 735XT 貼出來結果就像圖中所示

▲按鍵設計更厚實

USB 充電數據線採用跟 fenix 5 系列一樣的技術

比過去夾式更緊實穩固,接口沒有分方向性,支援邊使用手錶邊充電

感測器

        採用新的 Garmin Elevate™ 光學心率,24×7 生活心跳監測更綿密也更省電,就我這一週全天候戴著,FR935 生活心率監測確實反應更快、先前 735XT/FR235 心率有時漂移不準也幾乎不在發生。

▲光學心率偵測時透過三顆 LED 燈發出綠光,藉由中間感測器接收微血管的收縮變化▲對比以往 735XT/FR235 光學心率有如火山頭突起,FR935 相當平整圓滑

▲我戴緊去跑步一小時後拿掉手錶,皮膚幾乎沒有像以往 735XT/FR235 出現深深的印子

        之前使用 735XT/FR235,常常有人酸拿掉錶後,居然還偵測到心跳。但這一點我得試著幫平反,735XT 拿掉後確實還會出現數值,但螢幕中紅色的心跳會跳動閃爍表示正在偵測,我猜當時顯示數值是因為硬體計算時,應該是假設人體的心率日常監測時變異不大,所以會試著在那區間收斂尋找量測的值,避免有些使用者錶戴著不夠緊,若數值忽大忽小造成顯示困擾;而若有偵測到穩定心跳,螢幕中紅色的心跳便會持續顯示不閃爍。

        而 FR935 改善這問題,若錶不在手腕上,紅愛心旁就會直接顯示 "測量中",一把錶戴上就會顯示心跳數值,避免先前的困擾。

▲因為未接觸到手腕皮膚,以 "測量中" 表示取代過去令人誤會的數值

其中 FR935 內建 ABC 模組感測器,跟 fenix 系列看齊 ( 而735XT 並沒有),這是我過去以來超喜歡的功能。ABC 模組 = 高度計(Altimeter)、氣壓計(Barometer)、電子羅盤(Compass)

【Garmin技術解密】 fenix3的氣壓計與高度計

高度計是由 氣壓數值推測,同時可以用 GPS 定位校準,跑步的事後高度校準比低階跑錶都還要準

▲高度計

        而右錶是過去我帶了好幾年的 CASIO 太陽能電波登山錶,內建高度氣壓電子羅盤。有這些規格的登山錶售價跟 FR935 接近,這些感測器對於登山健行很有幫助。我時常在高山健行及時查看高度變化資訊,氣壓最基本功能除了可以預測天氣變化外,三周前我在塔塔加 (海拔 2610m) 跑步時,可以藉由氣壓推測空氣濃度以及含氧量,並且同時監測心率變化,這些數據都有助於及時對自身體能評估。

▲氣壓計

        電子羅盤也是我過去一直喜歡的功能,來到一個新地方不免要查看地圖,此時精準判斷方位就很重要。手錶開啟電子羅盤比開手機 app 還要迅速,這也是什麼我常常比同行友人方向感還好的原因。之前幾年前有次在合歡山附近的高山營地過夜,我晨起只是在附近山頭百公尺內散步,此時濃霧忽起看不見回程的路線,而在高山中手機 Google Map 圖資很零散參考價值低,這時我就是靠著手錶電子羅盤判斷方位走回原處,所以我認為透過這些可靠的感測器,有助於人們在戶外冷靜應對陌生的環境。

▲電子羅盤

FR935 內建溫度計,這類型手錶若要精準測量環境溫度
因為體溫會因接觸會影響量測,請記得將手錶拿下靜置 3~5分鐘,讓手錶和環境溫度同步

▲溫度計

Running Dynamics Pod

        跑步動態感測器,Running Dynamics Pod (簡稱RD Pod)。這是 Garmin 隨著 FR935 一起推出的新感測器,用來提供跑步動態資料。

        跑步動態資料包含: 步頻、垂直振幅、觸地時間、觸地時間平衡、步幅和移動效率。詳細技術說明可以參考 Garmin 中文官網: 跑步動態與生理測量指標

        因為手腕會隨著跑步擺動,跑步軀幹上下晃動程度跟擺手幅度顯然不一樣,所以這些資訊無法由手錶本體量測。過去這些跑步動態可以由 Garmin 特製的心跳帶提供 (HRM-Run™、HRM-Tri™ 心率感測器),雖然心跳帶可以提供較精準心率資訊,但顯然不是每個人都喜歡戴束縛感十足的心跳帶,像我就是,也會覺得下課下班後臨時去跑步,還要帶條心跳帶麻煩些。既然目前光學心率已經可以提供不錯的心率,因此這次 Garmin 就推出專門偵測跑步動態的 RD Pod,提供跑友另一個選項,這是這次 FR935 一大亮點。

RD Pod 規格
            尺寸:37.6 mm x 23.2 mm x 19.2 mm
            重量:12g
            防水等級:1 ATM
            電池類型:CR1632鈕扣電池
            續航時間:1年 (假設使用 1hr / day)
            透過 ANT+ 與手錶連線
            目前僅支援 FR935、fenix 5 系列、735XT  (目前看來 fenix 3 HR 不支援)

RD Pod 外殼是黃綠色矽膠材質,內部黑色感測器表面有個 Garmin 跑步小人

十分輕巧可愛,大小大概跟兩個 1元銅板差不多

▲小巧可愛的 RD Pod

官方中文影片: RD Pod 技術原理 Demo跑步動態感測器: 穿戴與清潔保養跑步動態感測器: 更換電池

        我一開箱時,RD Pod 出廠前電池就在裡頭,而且和 FR935 已經完成配對就可以使用。在電池不取出下,會自動休眠省電,官方說每天使用 1hr,續航力有一年。若之後擔心電池電量狀況,可以使用FR935 查看。設定 -> 感測器 -> RD Pod -> 關於 -> 電量 (小提醒: 稍微晃動 RD Pod 才會開機歐) 

▲RD Pod 連接畫面 & 查看電量

        這邊給大家小建議,平常沒事別把黑色感測器取出,因為矽膠為了防止黑色感測器掉出,設計的很緊,我為了開箱拍照取出,第一次就不小心將矽膠邊緣弄出小裂痕,真的很怕以後這裂痕越來越大

▲RD Pod 矽膠裂痕

        官方示範影片有提到,請不要放在口袋、腹部前、腰後歪一邊。跑步前就跟像我所示範,就是夾在腰背後 "正中間"。背後有個小夾子,設計得很緊,根據我幾次跑步都很安穩夾在褲子上。只要大家跑步回家後,還記得卸除 RD Pod 就好,畢竟它真的太迷你,常常會忘記它的存在,那麼就跟我的步伐出門去試一試囉~

▲RD Pod 夾在腰背後方

實際路跑測試

FR935 + RD Pod

2017/05/26 (六) 傍晚 18:20 關渡平原 10K 馬拉松配速跑

Garmin Connect 跑步紀錄連結  gpx

▲關渡平原 10K 馬拉松配速跑

        手錶連接 RD Pod 後,於跑步時就會出現兩個頁面 "跑步動態"、"進階跑步動態"。第一個頁面顯示 GCT 平衡、觸地時間、踏頻,其中 GCT 平衡有個指針,指針偏左就是左腳踩踏比較沉重;第二個頁面顯示移動效率、垂直震幅、步輻。


▲FR935 "跑步動態"、"進階跑步動態",圖片來源: Garmin 官網

跟大家分享,我發現跑步時看錶時,會因為身體不平衡,影響那瞬間的左右腳觸地時間量測

        大家可以發現,使用有 RD Pod 測量跑步動態後,除了步頻會變得更準外,分析圖會出現 "垂直比例" 、 "接觸地面時間平衡"。

        少了擺手的干擾,綁在軀幹上的 RD Pod 量測步頻會更準,同時也會計算雙腳的 "接觸地面時間",觸地時間越短消耗的動能就較少,通常較高的步頻可以帶來較短的觸地時間,可以參考 Garmin的跑步科學 中的影片。有了 RD Pod 的觸地時間,手錶可以透過擺手判斷左右落腳,Ex: 手錶戴在左手、此時也是左手向前擺、手錶便能判斷這時是右腳落地,藉此分別算出左右腳的觸地時間,"接觸地面時間平衡" 就是表示左右腳的觸地時間比例,通常跑步姿勢越對稱越好,此時比例會接近 50: 50,藉由此數據反映潛在左右肌群是否平衡,藉此分析跑姿以及穩定度。

▲Garmin Connect 顏色區間說明: 步頻、接觸地面時間

        RD Pod 測量跑步時軀幹,每個跨步向上及向下移動多少距離,這就是  "垂直震幅",跑步比的是 "向前" 速度,較小的垂直震幅被認為跑步經濟性較好,對雙腿的衝擊性也較低;然而隨著跑速越快也會產生稍高的振幅,因此把步伐也納入計算,就是 "垂直比例",而較低的垂直比例,可以評估移動的效率較高。 跑步動態詳細說明可參考 Garmin 官網: 跑步動態

▲Garmin Connect 顏色區間說明: 垂直比例、接觸地面時間比例

▲10K 馬拉松配速跑 Garmin Connect 網站作圖

        在這 10K 距離中,0K~1.5K 在市區需停紅綠燈,1.5K~7K 我以穩定 4:35/km 配速,7K~10K 再度進到市區。

        可以發現 0K~1.5K & 7K~10K市區障礙物多,跑速忽快忽慢,導致步頻較低、垂直比例也較高;到了空曠 1.5K~7K 專心配速,穩定提高配速同時,我勢必得以較高步頻前進,此時觸地時間、垂直比例都相對降低。而從接觸地面時間平衡可以發現左腳觸地時間較長,反映著我左腿彈性較差,這是因為 2017 萬金石全馬後,左腿髂脛骨束經常比較緊繃,左半部肌群協調性較差,目前還沒有調適過來導致。

▲10K 馬拉松配速跑 Garmin Connect 網站圖表

三鐵模式實戰測試

FR935 + RD Pod

2017/06/01 (四) 早上 05:40 自助標鐵模擬 51.5K

Garmin Connect 跑步紀錄連結  fit 原始檔

標鐵模擬 51.5K: 室內游泳(1500M) > 自行車 (40KM) > 跑步 (10KM)

目的: 測試 FR935 三鐵模式流程、鎖定按鍵、一鍵切換

        這是我第一次完成標鐵流程 (只是游泳在室內),也是第一次嘗試自助標鐵練習,前前後後除了爸爸幫忙牽車到泳池外拍照,其餘所有裝備、補給都是自己準備,所以時間上或許點拖,但也是最接近中時比賽的模擬測試情境。

▲鐵人三項操作示意圖

使用 "自動鎖定"

        因為鐵人三項中的 BACK鍵的功能不再是計圈,而是 "一鍵切換運動";在鐵人三項更換各種裝備時,有可能會誤觸 "一鍵切換",那麼該次運動會記錄錯誤。因此我在這次模擬鐵人三項中,特別開啟 "自動鎖定" 功能避免誤觸,設定方法: 設定>系統>自動鎖定>總是使用

▲自助標鐵模擬 51.5K 總時間

▲室內游泳一樣可以偵測划手數外,去 "區間" 選單可以看到自動偵測的泳姿

室內游泳 1500M時間 34:27 (平均泳速 2.3 min / 100m)

地點: 北投焚化爐室內溫水游泳池 50M
        因為清晨5點長輩們比較多,就算是長泳道也會塞滿人。大家泳速參差不齊,甚至還有人仰漂等等,所以常常必須要閃人,紀錄中有次蛙式被迫中斷,由我的泳速大概 1 min / 50M 發現,Garmin 935 被迫多紀錄一次,所以室內游泳得手動校正距離為 1500M。

轉換區1 (游泳->自行車) 時間 11:46

        由於我是自助模擬三鐵,所以轉換區1: 我必須上岸換衣服、穿鞋去牽車,所以多花一點時間。

        這邊值得注意的是,我使用室內游泳所以 GPS 起初是關的,但一切到轉換區後,GPS 立刻秒定位,當下覺得 FR935 切換瞬間真的很流暢;當然若是標準鐵人賽事,開放水域中本來就是 GPS 打開著。

▲自行車圖表

自行車 40KM時間 1:23:48 (均速 28.7 km/hr)

        我最主要是沿河濱公園自行車道,從社子島南下到古亭附近折返往北回家,中間有時會遇到上下橋、紅綠燈、進市區,所以速度會降一些;但我大概均速就是維持在 30km/hr,不敢再快,因為之前完全沒有類似的鐵人經驗,考慮後面還有跑步,怕會爆掉。

        這邊值得提點,邊騎車邊看手錶確實不方便,台灣 Garmin 確定會出 FR935 快拆轉接座,最近會有消息近請期待。若本來就有 Garmin 單車用的車錶,考慮使用 FR935 的光學心率,比賽前可以開啟 FR935 "活動中廣播心率" 到車錶。 

轉換區2 (自行車->跑步)時間 7:43

        一樣因為是自助模擬三鐵,不熟練關係多花點時間換裝備。在這我才戴上 RD Pod,一切換到跑步瞬間時,RD Pod 也就瞬間連結上。

▲跑步圖表

跑步 10KM時間 48:59 (均速 4:54/KM)

        三項運動當中,理論上目前的我路跑能力最強,但真的是沒有經驗, 後面在關渡平原太陽直曬太熱了, 時間暴慘慘心率也高居不下。

        以往除了只能透過配速、心率來分析每一時間的體能狀態,有了 RD Pod 的跑步動態資訊,可以清楚發現,這次環境溫度越高、配速越來越慢,步頻也慢慢下降、垂直震幅變大& 移動效率變差、觸地時間也變高,回來後從這些數據分析,可以為下次制定練習的菜單。

模擬標鐵 51.5K 心得

        我大概用了 8成力認真完成,全程沒有停下休息,後面太陽直曬氣溫已經 30度起跳,模擬結束後體感告訴我,累的程度大概比正式路跑 21K 累、比路跑 42K 輕鬆一點點,但有一部份累是因為自助準備麻煩。

        雖然我沒有比過三鐵賽事,但透過此模擬,我體會到賽事全程必須很專注在穩定划手、踩踏迴轉數、步頻、心率輸出,任何操作越簡單就越降低失誤的機會,因此跟平常訓練比起來,我認為三鐵錶最重要就是 "操作流暢簡約"、"穩定可靠性",這次模擬中 FR935 這幾個最基本的條件都達成,實戰操作上沒有問題。

▲當天模擬標鐵的自助裝備

FR935 高度計帶來的好處

FR935 + RD Pod VS. Epson SF-710S + Alatech CS011藍牙心跳帶

20170529 (一) 中午 11:42 軍艦岩-丹鳳山 越野跑 7.4K

Garmin Connect 跑步紀錄  gpx、Epson SF-710S 跑步紀錄   gpx

使用 http://www.mygpsfiles.com/app/ 網站進行比較

  

      對比兩支錶,距離、平均配速、心率趨勢、軌跡偏移大致上都接近,但在高度起幅度較高的環境下,由於 Garmin FR935 有內建氣壓計輔助 GPS 高度量測,計算出來的高度較穩定、也比較接近真實海拔數據。

▲FR935 有高度計輔助

GPS 繞操場軌跡

FR935 + RD Pod VS. Epson SF-710S

20170604 (日) 早上 08:18 立農國小 200m 跑道-短間歇 400m*10

Garmin Connect 跑步紀錄 gpx、Epson SF-710S 跑步紀錄  gpx

使用 http://www.mygpsfiles.com/app/ 網站進行作圖比較

▲FR935 繞操場也沒問題,軌跡飄移狀況還 OK

光學心率比較

        對比去年 FR235 / 735XT,今年 FR935 使用新版本 Garmin Elevate™ 光學心率,除了外觀更平滑、更省電外,來對比一下。由於目前我手邊沒有 FR235 / 735XT,所以只能拿出舊表 Epson SF-710S (無光學心率,僅當成接收器),與 Scosche Rhythm+手臂式光學心跳帶、Alatech CS011藍牙胸帶式心跳帶  做比較。

▲將兩支光學心率都緊實戴在左手上,使待量測的微血管收縮區域盡量一致

▲全域心率& 局部放大圖 (3分鐘),可發現兩心率僅 +- 3 bpm,可視為誤差範圍

▲20170529 越野跑-FR935 光學心率 VS. Alatech CS011心跳帶 (Epson SF-710S 手錶接收訊號)

訓練效果 Training Effect 2.0

        這次 FR935 搭配新的 訓練效果 Training Effect ( TE2.0 簡稱),過去 FR235 / 735XT 的訓練效果只有計算 “有氧”,而這次 TE2.0 包含 "有氧訓練效果"、"無氧訓練效果" 兩項。

       訓練成效可測量有氧體適能的效果。訓練成效會在活動期間累積,隨著活動的進行逐漸增加,此功能會告訴這項活動對體能的改善成效。訓練成效的計算取決於使用者資料、心率、活動的持續時間與活動強度。參考來源: Garmin 935 說明書

        跑步完後,FR935 會自動計算出 TE2.0 兩個數值。以我幾次運動測試結果,當我進行 10K 馬拉松跑速跑時,心率穩定控制在有氧區間,因此有氧數值較高;而 7.4K 越野跑 (爬升273m) 時,因為有些路段偏陡需要以健行快走、甚至雙手輔助前進,因此無氧數值較高。

        運動完查看 Garmin 的新功能 TE2.0,確實能夠反映該次運動強度,可以用來評估疲勞程度,但我個人覺得不要把這當成絕對的數值來訓練,當成相對的趨勢就行了。

10K 馬拉松跑速跑 Data

20K 自行車平路輕鬆騎 Data

20170527-IMG_0474.jpg

20170528-IMG_0487.jpg

7.4K 越野跑 (爬升273m) Data

2K*4 長間歇 Data

20170529-IMG_0508.jpg

20170601-IMG_0537.jpg

51.5K 標鐵模擬(自行車) Data

51.5K 標鐵模擬(跑步) Data

20170601-IMG_0528.jpg

20170601-IMG_0532.jpg

▲訓練效果 Training Effect 2.0

訓練負荷

        訓練負荷是過去7天運動後的過耗氧量(EPOC)總和。EPOC用來估值運動後恢復身體所需要的能量。詳細參考官網: 訓練負荷

訓練狀態

        訓練狀態是 FR935 的新功能,演算法來自 Firstbeat 公司,利用使用者生理學個人化模型,分析是使用者長期的訓練習慣,自動量化使用者體能水準變化。詳細可參考官網: 訓練狀態

        可識別的訓練狀態: 巔峰狀態、高效訓練、維持效果、恢復訓練、效率不佳、訓練中斷、過度訓練、資料不足。

        一開始這欄沒有顯示任何資訊,我是拿到錶使用的第七天 (20170602) 才顯示 "高效率",這表示訓練負荷正在持續提升體能;我這周確實進行多次運動、甚至還在第 6 天進行中高強度的三鐵模擬,體感告訴我這幾天訓練確實負荷有點大,但都還在能短暫恢復到完全體能狀態,所以這計算出來的指數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20170607 新增======================

        剛剛我才體會到 FR935 這 "新亮點",這功能初期感受不出來,真的得等穩定運動 1~2週後,才會顯示歸納的數值。簡單來說,FR935 會算出一些數據,用來評估過去一周訓練是不是過度 or 不夠,自己可以檢視當下體能狀態,調整未來一週的菜單,依我目前過去 1~2 週得出來的數值,認為確實有參考性,重點是方便又迅速。這一篇 N大說明的概念很清楚,值得大家使用錶一陣子後,回來參考會很有感覺。FR935新功能:Training Load / Training Status完全解析

======================================================

▲我一周下來的訓練狀態: 高效率

▲Garmin Connect 網站 > 報告 > 訓練狀態: 我一周下來的訓練狀態& 負荷

續航力

FR935 官方規格
735XT 官方規格
光學心率開啟:
GPS省電模式至多44小時
GPS訓練模式約21小時
GPS+GLONASS開啟約16小時
手錶模式(活動追蹤/智慧提示) 約14天

光學心率開啟:
GPS省電模式約21小時
GPS訓練模式約14小時
GPS+GLONASS開啟約10小時
手錶模式(活動追蹤/智慧提示) 約11天

我的測試

情境: 24hr 全天候生活監測打開 + 標準 GPS+ 光學心率+ 接收 RD Pod+ 每秒量測+ 藍芽沒關


紀錄總時間

消耗電力

跑步-10K 配速跑

48:29

5%   (只有這個用智慧紀錄)

自行車-20K

1:16:30

7%   (84% -> 77%)

跑步-7.4K 越野跑

52:20

6%   (71% -> 65%)

睡覺 8 小時

過 1 晚

2%   (61% -> 59%)

跑步-長間歇 2K+2K*4

56:30

4%   (55% -> 51%)

日常生活監測

24 hour

10% (51% -> 41%)

模擬標鐵 51.5K

3:06:44

10% (100%->90%)

▲表格都是在標準 GPS+ 光學心率+ 接收 RD Pod+ 每秒量測+ 藍芽沒關

        從上表格,可以發現跑步 1 小時大概消耗 5~7%,大膽推論全程光學心率啟動的情況下,充滿電的 FR935 保守估計至少有 15小時的跑步時間,上看 20小時。標準模式要完成一場 226 超鐵,推估在時限內應該也沒什麼問題,若還是會擔心,使用省電模式一定沒問題。

        這一週我手錶全天候戴在手上,生活心率監測、藍芽同步通通都打開,日常生活頻率點看查看時間以及各項感測器,發現若是一整天都不使用運動記錄的功能,一整天的耗電就是 10% 左右, 確實手錶模式至少超過10天。

        我還額外測試充電的電流& 電池容量推估供參考,我從電量剩 40% 開始充,一開始定電流 250mA 充電一大段時間,電量超過 90% 會以 50mA 涓流充電。

▲電量剩40%時,充電電流為 250mA

▲40% -> 100%  充進去的電池能量為  162mAh (僅供參考,可以自行推估總電量)

Q & A

Q: FR935 有快拆轉接座嗎?

A: 台灣 Garmin 會出 FR935 快拆轉接座,最近會有消息敬請期待。


Q: 平常有需要特別開 GPS+GLONASS 嗎?

A: 大部分在 "GPS 訊號良好、衛星足夠情況下",平常用 GPS 就夠了;使用雙星定位缺點除了一定耗電外,不見得帶來多高的精準度效應,有時甚至還比較差,因此沒事預設 GPS 就夠了。可參考: 【Garmin技術解密】 隱身天空的另一個定位系統 ── Glonass


Q: 剛啟動光學心率會不穩嗎?

A: 這問題我試著用自身體驗,分兩個情境解釋

        情境1. 若是生活心率監測關閉下,馬上進入運動模式,光學心率偵測會需要和偵測 GPS 定位的反應時間接近,大概 10秒∼1分鐘,在這狀態下我得誠實的說,確實會不準些,但過 2∼3分鐘大部分會收斂。

        情境2. 若手錶有戴緊下,平常預設開啟生活心率監測,馬上進入到運動模式,光學心率收斂的時間通常會比 GPS 定位還要快,在這標準下我認為是準的,可以查看我附上的光學心率& 心跳帶起初時間的作圖可以證實。但還是有極少機率可能會發生異常不准的偏差,根據我使用經驗,這部分已經比 735XT / FR235 好很多了。

        我的建議是,平常生活心率監測就預設打開,畢竟根本沒有耗多少電,然後起跑前就讓手錶進入運動模式起碼一分鐘,此時的 GPS 定位& 心率高機率都是可靠的。

個人使用心得小建議

1. FR935 的操作反應速度明顯比 735XT 快

2. FR935 有快捷組合鍵可設定,這我個人覺得挺好用的,Ex: 鎖定、截圖等等。

3. 平常沒事別把 RD Pod 黑色感測器取出,以延長矽膠外殼使用壽命。

4. 搖一搖 RD Pod 就會開機連線、跑步前將 RD Pod 夾在腰正後方。

5. 使用跑步動態數據,看錶會身體不平衡,即時動態數據可能是不正確的;建議平常訓練完後停下來再查看分析,下一次訓練再著重改進就可以。

6. 訓練效果 TE2.0,確實能夠反映該次運動強度,可以用來評估累的程度,但我個人覺得不要把這當成絕對的數值來訓練,當成相對的趨勢就好。

7. 系統 > 紀錄間隔 > 紀錄間隔 > 智慧紀錄(系統預設)、每秒紀錄

        我會建議使用 "每秒紀錄"。從我分析 gpx 原始檔,我發現使用 "智慧紀錄" 有時可能會隔 2~3秒才紀錄一次 GPS 座標& 心率資料,雖然在大部分使用起來可能誤差不大,但若是在運動速度或是心率變化快情況下,Ex: 短間歇於跑道,那麼就會有精準度上差別。

        此時就會有人問,若是使用 "每秒紀錄" 會不會有耗電、記憶體容量的問題,在我的耗電多次數據觀察下,其差異幾乎可以忽略,參考上列續航力分析;至於記憶體部分更不用擔心,因為 FR935 跟 fenix 5 內部規格完全一樣, fenix 5 規格提到: 內建記憶體 64MB(可用37MB)、航跡200小時活動資料,基本上200小時活動資料已經足夠完成好幾場超鐵 or 超馬;我也可以手動驗證一下,FR935 接到電腦確實可以發現空記憶體有 37MB,Garmin 手錶紀錄原始檔為 .fit 檔,根據我幾次跑步約 1hr (每秒紀錄),查看手錶內的 .fit 檔大小約 200KB,也就是說 37MB*1024/200KB =  190 hr,這數據與官方提供接近,所以基本上 FR935 記憶體容量非常足夠使用。

        當然,若是在超長時間的紀錄登山活動,短時間內可能無法上傳資料等等,又因為移動速度變化慢,使用 "智慧紀錄" 可能會比較好。

個人想法 & 結論

       跑步若已經當成跑友生活一部分,我認為具有獨立紀錄功能的跑錶是必要品,至於要哪種等級,常常這是許多人遇到的問題;若從預算觀點,之前聽過一派說法表示跑錶有 GPS 就夠了、其他太花俏的功能不是必備,跑步就是跑步,最重要是運動的態度,只要認真花時間練就會進步,我認為這觀點確實很精準,不會因為突然多了心率監測等等,PB 就能輕易往前推進 10 分鐘。
        是的,若是有幾年經驗的跑友,對自身體能十分了解、活用各式菜單訓練、遇到受傷也能有有條不紊處理,這樣的跑友在賽事中按著體感能穩定配速,陽春型的 GPS 跑錶真的足夠。但不是每個跑友都那麼有經驗或是有教練指導,從我這 1~2 年的使用經驗,不管是從心率、步頻的訓練方法,都有一定的輔助效果使進步。Garmin 這幾年推廣 "科學化的跑步訓練",利用各式感測器量化運動數據,提升一般民眾的運動基礎概念;這邊我必須在一次強調,這些數字絕不能當作絕對指標,但善用這些感測器並事後分析趨勢,確實有助於更客觀了解自己身體狀況,以及用來衡量進步與否。

        Forerunner® 935,我認為是這次 Garmin 推出的誠意作品,強大內在規格比照 fenix 5,支援全方位的運動,沉練帶點時尚美學,輕量化的設計男女皆宜,光學心率可靠性也更加進步,續航力更是完勝前作 735XT。台灣定價 NT$ 16,990,還附上 RD Pod 當成標準配備,提供跑步動態資訊、搭配訓練狀態、訓練效果 TE2.0 等運動量化數據,給跑友、鐵人們另一個運動進步方向參考,FR935 是誠意十足的好作品。

附錄: 數據連結

所有 gpx 數據打包下載:   gpx 數據打包


Garmin Connect (Web)

Epson SF-710S (外掛心跳帶)

10K 馬拉松跑速跑

Data

Data

20K 自行車平路輕鬆騎

Data

7.4K 越野跑 (爬升273m)

Data

Data

2K*4 長間歇

Data

Data

400m*10 短間歇
Data
Data

51.5K 標鐵模擬

Data  fit 原始檔

X

後紀

        這是我生平第一次寫評測文,以上所有的實拍照片、運動實驗、數據分析都取自我一人,因為是馬場界 2 年不到的菜鳥、也沒有參加過鐵人賽,相關資料參考 Garmin 官網,特別感謝 Jason Lin 技術支援 & 鐵人朋友 IronFish 經驗分享。個性使然訂下在拿到 FR935 一週內,不管是遇到端午連假悶熱天、梅雨鋒面暴雨天氣,都盡量在學業研究之餘,抽空把各式跑步菜單放入測試,以最真實的數據、自身的體驗忠實地與同好跑友們分享、交流。

       以上是《Garmin Forerunner® 935》的開箱測試,希望大家會喜歡!若有什麼講錯、弄錯的,還請大家多多包涵~

往下滑看下一篇

檢舉

我認為這個內容是
廣告
情色
侵權
其他

請在此留下訊息,我們會盡快回覆您的問題

跑步足跡 +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