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雙adidas boost跑鞋完整評測 - adios boost、boston boost、pure boost dpr

跑鞋專區
發表於 2017/10/19 10,289 次點閱 1 人收藏 0 人給讚
給讚
收藏

此區為網友的心得交流平台,以下內容不代表運動筆記立場

2017已經進入十月(好快),又到了慢跑季的時刻。相信許多跑友已經對即將到來的賽季感到興奮(前提是你有認真練習),但不管如何,選擇一雙適合自己的跑鞋絕對是每個賽季的重點準備項目之一。這次,我實際測試了以Boost科技為主打且分別隸屬於三個不同系列的三雙跑鞋。分別是:adios boost、boston boost以及pure boost dpr。在此篇文章中,我將先分別簡述三雙鞋款在adidas跑鞋家族的定位(以官方資料為主),然後從楦頭及舒適度、避震性/反應性以及耐用度分別探討三雙鞋的實際跑感。最後,再綜合評比三雙鞋的實際表現以及適合的跑者類型,希望能為有興趣購入adidas boost系列跑鞋的跑友提供參考,幫助大家都找到適合自己的跑鞋。

adios boost

承襲著adios的名號,adios boost是一雙屬於世界級跑者的鞋款。2014年,Dennis Kimetto 就穿著adios boost在柏林馬拉松創下2:02:57的世界紀錄。2016年,來自衣索比亞的Lemi Berhanu Hayle也穿著adios boost 奪下第120屆波士頓馬拉松冠軍。透氣的網布鞋面、中足Torsion System穩定設計以及較薄的boost中底,就是為了跑得更快的長跑者而生。從2014年問世至今,adios boost已經進化到adios boost 3.0。本文測試款為adios boost 在日本推出的 adios boost 2.0 Lionel Messi版本(沒錯,就是巴賽隆納足球隊的球神Messi),雖然不是最新的adios boost 3.0,但是基本設定並未有重大變更。

主要科技:boost科技、透氣網布鞋面、Torsion System抗扭轉科技、馬牌輪胎外底


boston boost 6

在boost科技加入adidas boston 跑鞋系列前,boston一直是adidas跑鞋系列的重要成員。從此系列以全球跑者聖殿、已經舉辦了120年的波士頓馬拉松為命名靈感來源就可以得知這雙鞋在adidas跑鞋系列的特殊地位。從過往最早期的adiPrene避震材質、以特殊結構設計取得緩震性的Formotion到最新的boost能量膠囊,adidas一直毫不手軟地將主要科技置放於boston系列。從boston 5開始,boost也加入了此一具優良歷史的跑鞋系列,本次測試鞋款為2016年所發行的boston boost 6。

主要科技:boost科技、透氣網布鞋面、Torsion System抗扭轉科技、馬牌輪胎外底


pure boost dpr

至於這雙最新上市的pure boost dpr,則是脫胎於在街頭穿搭大獲好評的pure boost。名稱當中的“dpr”據稱是英文中“deeper”一詞的縮寫。據官方說法,是希望大家穿上pure boost dpr,透過雙腳探索城市更深微的一面,從外觀上來看也比起adios與boston容易搭配日常服裝。簡單來說,在adidas的跑鞋系列當中,pure boost dpr鎖定的是適合想要穿帥帥美美的城市跑者。

主要科技:boost科技、機能網布鞋面


一、楦頭及舒適度(Toe box/Comfortness)

從正上方可以看出,adios楦頭最窄、boston次之、然後dpr最寬。這樣的差異不僅僅是視覺上的,在穿著過程中,可以感受到adios從中足部位到前掌給予雙腳的貼合相當強烈,尤其對於寬腳板的我來說,每次穿脫鞋子都必須確實將鞋帶鬆開才可。在穿著boston時,這樣的狀況就好上許多,到了穿dpr時,前腳掌的楦頭空間算是相當足夠甚至稍嫌太多,建議腳板較窄的朋友選購dpr時可以考慮小半號

在實際跑步過程中,adios較窄的楦頭以及較硬挺的鞋面網布帶給我相當貼合的感受,而boston較為柔軟的鞋身則提供了相當不錯的柔軟度及舒適度,算是各有優缺點。但是在dpr上,我認為過寬的楦頭以及較無貼合感的機能網布鞋面造成的過大空隙,容易造成跑者心理上的不安全感,並且使得跑者雙腳在鞋內滑動、產生傷害,再次建議大家若有意購入dpr親自試穿後決定尺寸、避免運動傷害。在舒適度方面,三雙鞋的鞋面透氣度我都覺得相當不錯,長時間的運動後也不會有特別悶熱的感受



二、避震性/反應性(Cushion/Resposiveness)

首先來談反應性,目前我以前中足落地跑法為主,因此我能夠清楚感受到來自於前腳掌中底的回饋。以實際體驗來描述的話,在前腳掌區域adios的boost厚度最薄、boston次之、dpr最厚,然而boston以及dpr的厚度我認為並沒有很大的差距。穿上adios跑步,我可以明顯感受到來自地面的回饋,因此 adios是三雙鞋當中反應性最好的鞋款。至於dpr厚實的boost反而帶給我最差的地面回饋感,跑起步來有時會有拖泥帶水之感,而與之厚度相近的boston卻在反應性方面卻表現得有水準之上。我個人猜想,差別就在於boston有配置中足Torsion System,但dpr沒有。過軟的boost就如同沙灘一樣將力量完整吸收、讓雙腳下陷,因此跑者必須額外花費力氣才能邁出步伐。對於追求高步頻的跑者來說,dpr的設定就不會是大家的首選

但相對在避震性方面,dpr的優勢就像當明顯,後足區塊的boost具備將衝擊力道完整吸收的能力。就我個人意見,我想dpr適合習慣以足跟落地的跑友們使用。但在全腳掌落地的過程中,adios以及boston依然能夠吸收許多的衝擊力,我想這都應該歸功於boost科技本身,即便是較薄的中底還是能提供相當程度的緩衝。也難怪,adidas近年來的跑鞋以及籃球鞋都衝擊到了其他品牌,引領了近期跑鞋市場的中底革命。


三、耐用性(Durability)

adios以及boston都配置了馬牌輪胎科技,在兩雙鞋都跑超過了百公里後,鞋底的磨損程度可說是相當輕微,相信這兩雙跑鞋都可以陪伴跑者渡過整個賽季的訓鍊及比賽。但讓我較意外的是,沒有配置馬牌科技的dpr在經過大約80公里的跑程後,並未出現極為嚴重的損傷,這是我在實著前未曾預想到的。因此,這三雙鞋的耐用性對我來說都相當足夠,看來adidas一直以來在鞋迷心中耐用度佳的好印象並非浪得虛名,而是有扎實的實戰表現佐證。

此外,三雙鞋中足的boost在經過多次的實跑後,我個人覺得來自boost的緩震及回饋並未有明顯減少,不得不在稱讚一次這由adidas以及BASF兩家國際大廠的心血結晶。


總評

整體來說,adios、boston以及dpr像是光線經過折後透出的光譜一般,由boost科技為主體、發展出各有特色的個性,也適合不同類型的跑者。

三雙鞋當中,adios的跑感最明顯,貼合的鞋身以及反應迅速的boost中底讓追求速度的跑者能夠在全力衝刺時,依然感受到來自腳底的保護。但要穿著adios進行長距離的練習及比賽之前,我建議跑者們必須已經有相當水準的肌力作為後盾,才能發揮adios的速度感

在光譜的另一側,是外觀上具備時尚特色的 dpr。在追求整體穿搭風格的Pure Boost系列中,dpr是具備一定水準的跑鞋,適合開始接觸跑步的朋友進行短距離的練習時著用。像我自己出國旅行,為了減少行李重量又想跑步,dpr就是我近期首選,可以穿著出門逛街又可以在清晨及晚間城市路跑時著用。但對於開始有心練習路跑的朋友來說,我不會建議穿著dpr進行長距離的練習。

而介於adios以及dpr兩者之間的,就是我認為表現最均衡的boston。以我目前半馬成績約在2小時10分左右的水準來說,boston提供的緩衝性不會過多、致使減緩步頻但到了賽事後半段,boston的boost含量又足以避免腳部產生過多疲勞感。在近期的長距離訓練時,我都穿著boston進行訓練。因為在多次使用後,boston帶給我一種安心的感覺。

對我來說,三雙鞋有著各自的個性,也就是有著個別的優缺點。adios及boston跑格很重,分別適合速度型及長距離的跑者,但在街頭穿著搭配就稍嫌不足。而dpr就解決的穿搭及運動之間落差的空隙,但是缺乏Torsion System還是讓dpr不那麼適合長距離的跑步。希望這篇文章,能夠帶給大家一些對於adidas boost跑鞋系列的初步認識,幫助大家選擇到適合自己的跑鞋。

往下滑看下一篇

檢舉

我認為這個內容是
廣告
情色
侵權
其他

請在此留下訊息,我們會盡快回覆您的問題

跑步足跡 +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