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案企劃

【新聞】「融合滾滾來,攜手大未來 」!適應體育邀請賽臺中教育大學熱鬧登場

發表於 2024/05/20 5,964 次點閱 1 人收藏 1 人給讚
給讚
收藏

為落實國民體育法、特殊教育法、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施行法等相關法規,以及建構有「愛」而無「礙」的環境,讓所有人都能享有平等的運動權益,教育部自民國 106 起持續推動「學校適應體育計畫」,盼提升社會大眾對於適應體育認知的同時,讓所有學生都能透過運動的正向回饋,在社會中綻放自我。

113 年 5 月 10 日(星期五) 在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操場舉辦了「112 學年度融合式適應體育邀請賽」,當天舉行多項的團體競賽項目,一共邀請 6 所中小學、約 180 位師生與 40 位大學生擔任志工一同參與,讓每一位參與者都能享受運動帶來的無限感動。


活動開始前,邀請各級長官和小朋友們合影。(圖片來源:運動筆記)


當天氣候雖有些炎熱,但仍不減小朋友們的熱情;而活動開始前更邀請到了臺中教育大學教育學院李炳昭院長、臺中市教育局體育保健科李有峻股長、臺中教育大學特殊教育學系洪榮照教授、臺灣體育運動大學師資培育中心鄧鈞文主任等多位嘉賓一起共襄盛舉,為本次活動揭開序幕。


不可少的賽前暖身運動,依舊活力滿滿。(圖片來源:運動筆記)


開幕典禮後,隨即就是活動重頭戲-競賽項目,為契合本次的融合式適應體育邀請賽「融合滾滾來,攜手大未來」的主題,主辦單位設計了特奧滾球、布袋球、樂樂棒球、趣味接力賽等 4 項競賽,且每一項活動都是由 3 位特教生搭配 3 位普通生一起完成,而活動項目也分別象徵融合滾滾、擲向遠方、打破框架、攜手大未來的四大面向,盼能在運動競技、挑戰自我的同時,以團隊共融合作的方式爭盡力取榮耀,展現出融合適應的成果。


選手神情專注,將手中的特奧滾球投擲進指定位置。(圖片來源:運動筆記)


臺中市教育局體育保健科周珮霖老師表示,適應體育的初衷本就是希望能提升特教生的運動量,所以對於老師們來說,能夠看到小朋友在享受汗水之餘還能和大家一起努力達成目標,達到真正的共融,是相當令人開心的結果;南屯國小吳沐馨主任分享,學校一直都有在推動融合式教育,而這次很難得能和其他學校有交流的機會,所以普、特生們都相當開心。


透過夥伴們之間的融合,齊力打破運動障礙的框架。(圖片來源:運動筆記)


喀哩國小饒文婷老師說明,學生們在進行滾球及接力跑時,比平時還要更專注、更堅持,老師們也在活動中有不少新發現,像是教具使用或活動模式,之後有機會也可以運用在課程中;東山國小許弘欣老師認為,針對活動學生們雖然在賽前沒有太多的準備,不過在體育課當中就已經有類似的鍛鍊,加上經由普特協作,讓所有人都有機會一展長才。


將損壞的羽球剪去羽毛後,就成為了最佳的活動教材。(圖片來源:運動筆記)


這次活動主持人劉佳鎮老師談到本次的活動設計,除了讓普生能達到該有的學習目標外,同時也給予特生一定的活動量,讓普、特生共同完成挑戰。而未來也會針對師資的部分舉辦 2 天 1 夜的學習工作坊,讓老師們實際體驗不同特教生的活動方式,並設計出不同障礙類別的教案,以提升老師們的教學經驗。最後劉佳鎮老師也期盼融合式教育不只是從體育出發,而是從幼兒階段就開始,讓社會大眾對於特教生有更多的了解,來達到真正的社會共融。


劉佳鎮老師期許從幼兒時期開始就接觸共融式教育,對特教生有更深入的認知。(圖片來源:運動筆記)


活動最後是由喀哩國小拿下適應體育邀請賽的最佳表現,但無論結果如何,現場每一位參與者都和夥伴們一起完成目標,也期許未來能有更多學校一起參與融合式教育,讓社會更加共融。


不論結果如何,在場的每一位參與者都拿出自己的最佳表現!(圖片來源:運動筆記)



延伸閱讀:

【賽事】WingsforLife全球路跑26萬人為不能跑的人而跑 李智群、吳倩華奪台灣男女子組冠軍

【賽事】合而為一挑戰極限!李協興成首位視障選手完賽鐵人277公里:運動讓我有了更多可能

【新聞】全台首場!布袋球競賽 透過運動語言 創造屬於所有人的共融賽事

【賽事】一個屬於孩子的舞台!特奧滾球十週年 學生打破框架 透過運動找到自我

【話題】倫敦馬拉松創舉!輪椅組獎金同一般組 腦麻跑友靠腦性麻痺競速車完成全馬

【雜誌搶先看】「追尋更遠的風景,心無旁鶩的前進。」真男人張嘉哲的跑者之道

【知識】愛追劇、不運動者必看! 研究:每天僅多走四千步 有助降低14%心血管風險

【訓練】每天 10 分鐘體能鍛鍊有效嗎?需要達到這「兩個條件」



責任編輯:Angela、Trista

圖片來源:運動筆記


*更多適應體育資訊,盡在運動筆記

適應體育發展中心致力於校園適應體育的推廣,透過建置適應體育教材和影片等教學資源,並舉辦研習、競賽等相關活動,提升特殊需求學生的校園體育參與。

往下滑看下一篇

抵達終點!沒有更多文章了!

請在此留下訊息,我們會盡快回覆您的問題

跑步足跡 +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