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 Running:小肉腳跑跑記事 ] 人生初半馬│2014臺北渣打公益馬拉松

運動賽事
發表於 2014/03/29 865 次點閱 0 人收藏 0 人給讚
給讚
收藏

此區為網友的心得交流平台,以下內容不代表運動筆記立場

更詳細的圖文心得:http://sylviaylchin65.pixnet.net/blog/post/175480497 --------------------------------------------------------------------------------- 2014臺北渣打公益馬拉松,我人生中的第一場半馬賽。 對於之前最多只參加過9K路跑賽的我來說, 這無疑是一大步(甚至是好幾步)的跨越,讓我的跑跑人生展開半馬以上的里程碑。 [賽前練習] 在賽前其實我並沒有做充分的練習,僅在上一周的接力賽上有試著特別留意自己的配速控制。 然而在日常練習中,依舊是非常自我地按照自己以往的排程去跑。 (甚至因為談戀愛變得比較怠慢練習?!) 以賽前2個月近8周來看(2014/01/01~2014/02/22) 扣除掉2/15為比賽紀錄,我的日常練跑這8周來只有7次。(怠惰!!) 累計練跑里程:57.52(含2/15接力比賽的8.57KM) 練習的頻率一周大概1~2次(會避開經期) 實為非常不認真的半馬前練跑... 不鼓勵大家這麼懶惰,若是我能好好規劃練跑,一定能跑出更好的成績的。 正式進入當天的半馬跑跑記實... [參賽項目組別] 2014臺北渣打公益馬拉松 半程馬拉松21KM 女20-29歲組 [裝備] 頭:Nike頭帶 先前練跑時會戴帽子,但久了會感到悶熱,這次改用頭帶吸汗和順便穩固頭髮不讓劉海亂竄出來。 上身:Nike高強度運動背心+主辦單位給的外背心 下身:護膝+Adidas跑褲 配件:臂套 + 手機 + 耳機 跑鞋:Adidas snova glide 5w 這雙從Adidas all in進化訓練營(9K組)所獲得的snova glide 5w, 陪著我參加日常自主、團練的跑跑, 也跟著我一起參加兩場賽事(富邦台北馬拉松9K、台北國際超馬嘉年華12hr接力賽), 從來都沒讓我失望過,這次也不例外,我總覺得這次能這麼順穩它是最大功臣。 [天氣狀況] 當天起跑時天都還沒亮,天氣微冷乾爽, 中途約莫7.8K後已開始有陽光,但還是有徐徐微風, 整體跑起來還算舒適。 [競賽路線] 這次比較特別的是起點和終點不一樣,以往我所參加的都是折返跑的路線(起、終同一), 不過辦方十分周全,有提供兩地接駁車、還有寄物的專車運送等。 半程馬拉松21.0975公里路線: 凱達格蘭大道(起點)>仁愛路1至4段>右轉光復南路>左轉信義路四段>左轉基隆路一段地下道(逆向)>基隆路一段 >上環東大道>至南湖大橋上方前原線折返>下健康路匝道>左迴轉健康路>左轉塔悠路>右轉(基5)觀山疏散門>左轉 觀山河濱公園>迎風河濱公園>大直橋下前(終點)。 [參賽狀況] 當天到了就跟跑友們一起暖暖身順便拍張照,可愛~~ 接著進入起跑區預備著(緊張) 我的起跑位置距離大會起點(晶片通過區)算是中間偏前面一點點, 不過參賽的人滿多的(圖中滿滿的人蓄勢待發), 從紀錄上來看我從我所在位置到過起點經歷了差不多7分鐘。 陪我跑跑的Kari說若是跑比較快的人,站越前面越吃香,畢竟可以省掉很多閃人的時間。 凱道-基隆地下道(0~5K):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 對於我這樣練習不足,體能沒有在特別優秀的狀況下,我對自己的要求就是"量力而為",用自己能掌握的能耐去順利又平穩跑完這次的賽事。 於是如果在一開始我就耗盡我的體力和肌力,我後面就會前功盡棄了,因此開端的拿捏很重要,一旦掌握住了便能漸入佳境。 在一開始起跑我便專心留意著自己的配速,心想著絕對不能跟著亂衝,一定要從容地用自己的速度跑。從凱道到基隆地下道前這段算是一般平穩的馬路,持著以往參賽的步伐和狀態平穩跑著,經過了第一個水站,喝了點水後就繼續踏著平穩的步速繼續跑。 基隆地下道(5K~6K):全民大悶鍋,烹人酷刑(?) 出入基隆地下道各有一段上下坡,且坡度不算短,對於鮮少做坡度練習的我而言,也是這次半馬裡的挑戰。我謹記著先前團練教練所叮囑的,在上下坡時都有刻意調整自己的跑姿,緩衝下坡帶給腳的衝擊、輔助上坡時所需的耐力。 然而地道內因為人多又較封閉,整個比較悶熱,雖然這段不長,但我覺得這根本是第一站煉獄。 又悶又熱、回聲也大,我整個因此有點小煩躁,一心只想趕快跑出去這個鬼地方,但馬上恢復理智想著不能貪快,且跑者們密集根本無法輕易往前,這時我不斷在平復自己被悶熱所引起的煩躁,心裡想著:慢慢地就會跑出去了,跑出去就海闊天空了.... 環東大道(6K~16K):漫步雲端的天堂路。 出了地下道後便接著是上高架橋跑快速道路(環東大道),由於是高架橋不時能感受到大家跑時所產生的晃動感,我還有點緊張橋會不會垮掉(?)這時太陽已經露面了,偶爾有些路段沒遮蔽物會被陽光曬到,但一路上有著徐徐微風,還算舒適。整段路況平穩,景色也很棒,再加上此時的體力和腳力都是發揮最大值之時,這段路根本就像是漫步在天堂~我仍舊持續著穩定的步速跑著。這段是我最享受跑步的時候。 大佳河濱公園(16K~21K):通往煉獄的水門。 下橋後接一小段馬路,便從水門進入大佳河濱內,正式進入21K的尾端。這末段路況空曠少遮蔽,整個幾乎是攤在太陽光底下跑。此時我已經有點體力不支了,太陽又如此炙熱,煉獄again,根本就像是從天堂掉到地獄!! 由於我的配速一直控制得當,即便是在21K的尾端,我也並沒有顯得氣喘吁吁,不過我開始明顯感受到自己肌耐力的不足,肌肉已經開始出現一點點的疲憊痠痛。這時我完全明白「心有餘而力不足」的滋味是什麼了。一方面後悔著自己平常幹嘛不多做訓練,一方面繼續用意志力咬牙撐住往前跑。只希望能不停下來地跑到終點。不過就在最後的2KM處,我的腳還是罷工了,只好停下來走一小段休息,這時候我真的感受不到我的腳在哪了(好弱)。最後2~1K處我幾乎都是跑跑走走的狀態(心裡繼續對太陽罵幹),直到終點前的500M左右,我便又豁出去地卯足僅存的力氣往前衝刺(有點意外於自己還有能衝刺的腳力)。然後就這樣衝過了終點,心裡頓時閃過一個爽字,以2小時27分結束我的人生第一場半馬。 App記錄如下: 由於我的手機在我跑到17K時當機,於是記錄也只有到17K了QQ 扣除掉一開始的提前開APP、7分鐘慢走至起跑點, 配速平均和時間應該都會再快一點。 (詳見下張分段配速顯示) 分段配速分析: 前一公里因為我提前開啟app,又歷經了7分鐘才走到起跑點,故顯示龜速(有小烏龜); 接著一開始維持在5~6分多速左右,是整趟配速最快的時候(有飛躍的小兔兔); 到了7~9K 顯然有緩下來,接著維持在6~7分速左右(環東大到天堂路段) 最後很明顯在下橋後(21K尾端)沒多久開始又緩下來了... 後面沒記錄到真是可惜,不過應該也是會有小烏龜吧ㄎㄎ [完賽成果] 2:27:06 (8.6km/hrs) 每次的成績我個人都是以「個人時間」(晶片所記錄時間)為主,不過排名都是以大會時間為主。 這也是為什麼越會跑的人越接近起跑點越佔優勢的緣故之一。 人生的第一場半馬,在自己偷懶沒勤奮練跑的狀況下,能有這樣的成績我已經很滿足了~~~~ [完賽感想] 這次的完賽讓我最感到成就的便是自己一路秉持著平穩、從容的速度與心境去順利跑完這21km。我成功地完成了對自己所設下的目標和期許,不僅用自己能力所及的配速跑著,也如期在自己預設下的兩小時半內完成。我總算證明自己不再是那個會胡亂衝跑,總是跑到臉紅脖子粗、上氣不接下氣的門外漢了。一路上我冷靜又謹慎地帶著自己的理智跑著,認真地感受自己的身心狀況:在情緒需要安撫時,在內心為自己喊話打氣或者清楚地告訴自己鎮定下來;時時刻刻都在接受身體所傳達給我的訊息,留意著自己的速度。我才明白所謂的寧靜方能致遠的道理。 除了堅定意志地往前跑著,這次在比賽時我也懂得放進心思欣賞腳下所經過的一切光景,我看見有爸爸牽著小孩子跑著的溫馨畫面、晨陽灑在地上和湖畔的美麗光景、跑友們身上披帶著自己信念標語堅毅往前跑的動人神情...,這又是跑步帶給我的另一種感動和珍貴。 在《歐陽靖寫給女生的跑步書》裡頭有那麼一段提及,她起初非常好奇為什麼每個熱愛馬拉松的人都極力推薦跑步,卻又總是無法以言語確切形容跑步/馬拉松所帶給他們的美好,卻又總是堅定地告訴她:你一定要親自試試看!真的太棒了!...當我看到這段時,心裡不斷地喊著中肯。跑步所帶給人的那種美好,真的是每個人獨一無二的珍貴感受,你無法去跟別人訴說那股力量帶給你什麼,你只能有一股迫切的慾望,亟欲希望他們也能享受這難以形容美妙的箇中滋味,跑,就對了;跑,你就能找到許多你人生中意想不到的答案和驚喜! 最後,我由衷感謝那些一路上為我們加油的人們,加油聲對跑者來說是非常重要且必要的鼓舞。更要感謝一路陪著我跑的Kari,這次能夠跑得如此平順,除了跑鞋棒棒外,更是因為有Kari的陪伴,給了我莫大的信心和安心感。最後,最要感謝總是用他的方式全心全意、甚至全力支持我的男朋友,他儼然成了我最重要的精神支柱。:) [目標與期許] 給自己的近期目標便是在今年年底前再完成2次半馬,希望一次比一次更好。 順利地話在2015年底挑戰人生的第一個全馬!!

往下滑看下一篇

檢舉

我認為這個內容是
廣告
情色
侵權
其他

請在此留下訊息,我們會盡快回覆您的問題

跑步足跡 +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