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50 歲醫師常跑馬 仍心肌梗塞了

發表於 2019/11/12 16,990 次點閱 0 人收藏 0 人給讚
給讚
收藏

2019-11-12 12:32 聯合報 記者蔡容喬/高雄即時報導

50 歲屏東陳姓開業醫師凌晨在家突然感到強烈胸悶、心絞痛,他警覺不對勁,自行趕往醫院急診就醫,作完心電圖檢查後,當場昏倒失去心跳,經急診醫護搶下,才恢復心跳撿回一命,在加護病房第三天轉回普通病房,目前已康復出院。醫師表示,近來早晚溫差大,立冬前 5 日,幾乎天天都要急救一位心肌梗塞民眾,其中最年輕的是僅 47 歲女性。

高雄市阮綜合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蔡坤炎說,最近到院的心肌梗塞病患,主要是 50、60 歲的男性,平時沒有慢性疾病,身體狀況也沒特別問題,研判是最近日夜溫差多達 10 度,人體步入中年後,啟動自我防護機制較差,所幸他們對身體狀況警覺度高像前述的陳醫師,在昏迷前 20 分鐘到院就醫,才挽回寶貴生命。

從鬼門關前走一遭的陳醫師熱衷運動,22 公里的半馬參加過好幾次,經常贊助、指導學生社團,也參與地方衛教講座,熱心公益。他說,自己沒有慢性病,也注重身體檢查,病發前只有膽固醇稍微偏高,仍控制在正常範圍;但發生心肌梗塞的前一天,他和就讀小四的兒子打羽球,原本每次都贏,那天竟被兒子打敗,當下感到「難以形容的怪」,凌晨人就不舒服掛急診了。

能幸運撿回一條命,陳醫師除了謝天謝地、謝醫院醫護,他說更要「謝自己」,因為警覺立刻就醫,不僅能活命、也讓器官可能遭遇的損傷降到最低。

蔡坤炎呼籲民眾,最近白天豔陽高照,但早晚溫差大,民眾要避免突然用力或過激的運動,運動前更須做好暖身,飯後或服藥一小時內暫時不要運動,運動後一小時內也先別洗澡,避免在太熱或太冷的環境中活動,一但有任何不舒服就要停止,千萬不要再勉強,應該觀察或立即就醫。

蔡坤炎表示,心肌梗塞名列國人十大死因第二,除了年齡、家族病史,膽固醇過高、高血壓、糖尿病,腎臟功能不良、代謝症候群,以及過重或肥胖、吸菸、濫用藥物、壓力、缺乏運動等,都是危險因子,會導致心臟冠狀動脈血管粥樣硬化,血管失去彈性、管壁內部變厚變硬,血管因此變窄阻塞,心臟一缺氧、缺血,就像土石流山崩一樣,引發擠壓般的心痛、胸悶、呼吸急促、噁心、盜汗,甚至背痛、上半身部位疼痛等症狀,「這就是心肌梗塞了,要盡快去掛急診,進一步檢查治療」。

蔡坤炎強調,發生心肌梗塞,就像時間和死神賽跑,越早就醫治療,心臟被血管阻塞破壞的部分越少,挽回生命機會就越高,也越少後遺症產生、預後更好。


高雄市阮綜合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劉坤炎說,近來早晚溫差大,人體自我防護機制下降,幾乎天天都有青壯年民眾心肌梗塞送醫急救。(圖片來源:記者蔡容喬/攝影)


資料來源:udn 聯合新聞網


*健康新知 盡在運動筆記*

往下滑看下一篇

抵達終點!沒有更多文章了!

請在此留下訊息,我們會盡快回覆您的問題

跑步足跡 +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