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un More 進化挑戰] 補給與心理 成功催化劑

發表於 2013/11/21 10,587 次點閱 11 人收藏 0 人給讚
給讚
收藏

全台最大的路跑盛會,2013台北富邦馬拉松即將在12/15開跑,許多跑步新手、進階半馬、甚至是挑戰全馬的跑者,都將台北馬拉松視為個人的挑戰目標,身為台北馬拉松最大的運動品牌贊助商,adidas今年首度舉行了Run More進化挑戰活動,分為9k、21k、42k三個組別,在專業跑者與教練的指導下,希望能帶領熱血的跑者們,達成目標,在比賽當天全力齊跑。

身為一個有目標的跑者,認真練跑自然不在話下,隨著循序漸進的訓練,有氧耐力、肌力、柔軟度等生理條件不斷進步,你越來越有信心可以完成比賽、甚至跑出目標成績,但決定成功與否的,往往不只是跑步本身;你也許有類似的經驗:賽前開始焦慮,開跑後沒多久肚子痛,比賽後段後繼無力,口乾舌燥、甚至好像快抽筋...。

這些跑步之外的飲食與心理因素,往往是通往成功的墊腳石,卻也可能是壓垮跑者的最後一根稻草,要如何在充分訓練之餘,也能聰明補給,同時正向思考、擁有健康快樂的比賽心態,就讓身經百戰的adidas選手們來告訴你吧。

 

賽前飲食

平常練跑時你不見得會吃早餐,但比賽當天可不能靠燃燒內心小宇宙上場,必須要攝取適當的餐點,讓你充滿活力地展現訓練的成果;什麼才是適當的餐點呢?它必須有足夠的熱量,能持續穩定地轉化為血糖,不至於讓你飽到胃部不適,卻也不會有吃等於沒吃,起跑前肚子餓。

跑前應攝取中低升糖指數的碳水化合物,搭配適量脂肪,以提供充足的能量並保持血糖穩定。你對碳水化合物多少有些概念,麵包、香蕉、饅頭、御飯糰等澱粉類都屬於碳水化合物,至於所謂”中低升糖指數”,指的是這些碳水化合物最好是非精緻加工、帶有膳食纖維、或含有適量油脂。過於精緻的食物如蛋糕,在體內會快速地轉換為血糖,刺激胰島素作用,加速肝醣儲存,這會讓你的血糖先快速升起、熱身時充滿活力,但到上場時血糖低落,反而感到肚子餓或沒有精神。

膳食纖維和適量的油脂,能減緩食物分解為葡萄糖的速度,隨著比賽開始自然轉化成能量,讓你在比賽開始後能有穩定地能量供應;全麥麵包、塗有堅果醬料(如花生醬)的土司,雜糧饅頭,燕麥片等都是不錯的選擇。

至於什麼時候吃才足以消化,又不會在賽前感到飢餓呢?一般而言最好在開跑前2小時進食完畢,女子馬拉松好手陳淑華也分享自己的經驗,建議跑者們跑前不要吃肉類,可以吃地瓜等好消化的食物,也不要大量喝水,以免側腹痛。

馬拉松硬漢、人稱發哥的吳永發也談到,跑前2小時不要吃固體食物,可以選擇地瓜、香蕉,盡量是好消化的食物,最好維持6分飽,發哥個人的習慣是會吃八寶粥,快速方便,也好消化;比賽30公里後都靠身上肝醣在支撐,所以補給很重要,不然很容易不舒服跟恍神。

 

賽中補給

賽前吃對早餐,就飲食而言你成功了1/3,剩下的2/3是比賽中途的補給,與賽後的恢復;比賽中途最重要的就是飲水,每經過一個水站,不論是否感到口渴,都應該適量攝取水份,保持口腔濕潤;等到口渴時才喝身體往往已經過度缺水,會影響你的跑步表現,此外,喝水時切忌牛飲,以免水分來不及吸收、停留在胃部滾動引發側腹痛。

如果水站有供應運動飲料更為理想,可以順便補充流失的電解質和熱量,進水站前可以先觀察工作人員身後的飲品種類,並盡量往後方的補給區移動,避免塞車;喝水時應停下或放慢步伐,小口啜飲後再慢慢開跑、恢復速度。

 

跑後恢復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江湖上就有著跑後不可以吃東西的傳說...。

別再相信沒有根據的傳說了!這就跟拔了獅子的鬃毛也不會長頭髮是一樣的道理,訓練完最重要的關鍵之一就是即時補給,跑完步是身體最缺乏能量、嗷嗷待哺的時候,若沒有及時補充能量,肝醣耗盡的身體會分解蛋白質(肌肉)來供應飢渴的身體,這將讓你更為疲勞,甚至讓訓練成效大打折扣。

和跑前相反,跑後的15-30分鐘內,應補充高升糖指數的碳水化合物,配上適量的蛋白質,比率大約為碳水化合物比蛋白質4:1,分享一個經科學研究證實的小秘方:”巧克力牛奶”,它有良好的4:1比例,且是液體便於吸收;如果你不喝牛奶也無妨,只要把握住大約的比率原則,選擇適當的食物即可,含糖豆漿、優格、果汁牛奶都可以,重點在於即時補充,這將啟動身體的恢復機制,你會發現訓練或比賽完的疲勞程度大幅降低,訓練效果也會更好。

 

讓心靈與身體一樣堅強

有了充分的訓練,與飲食的搭配,成功方程式的最後一個因子就是心理素質,好的心理素質可以讓一名訓練不足的跑者邁向成功之路,缺乏信心與樂觀的膽怯態度,則可能讓一名金牌選手功敗垂成。

陳淑華告訴跑者們,馬拉松是一場漫長、需要有耐心和毅力的運動,可以給自己設定目標,預計這場比賽想要以多久的時間完賽,舉例而言,你設下了五小時跑完全馬的目標,當跑過第一個小時,要想著經完成了1/5,而不是還有四小時,當跑了三小時,要想著只剩兩小時,而不是才剛過一半,也可以不時看看身邊的跑者,或與夥伴或配速員同跑,心境的轉換和意志力真的很重要。

吳永發也表示,自己習慣將比賽切割成幾個區段,全程馬拉松看似漫長的42.195公里,若分割成四個10.5公里,每完成一個10.5公里就鼓勵自己一下,繼續穩穩前進,不知不覺當你跑到32公里後,就會相信自己只剩一個10公里要跑,一定能完賽,而不是我已經跑了32公里,還有10公里要跑,我可能跑不完。

相信你所做的訓練吧!也許你跑步的資歷比較淺、也許你跑得比身邊的人要慢一些,但終點就在那兒,不管快慢,我們都將跑進同一個終點;相信自己,體能進步之餘,心靈也將昇華,你將成為一個進化的跑者,邁向成功之路。

 

相關閱讀

[Run More進化挑戰] 一切歸零 基礎是進化的原點

[Run More 進化挑戰] 效能訓練 釋放無限潛能

 


想了解更多請持續鎖定「2013臺北馬 adidas和你全力齊跑」專輯。

 

跑步知識 請看運動筆記*

往下滑看下一篇

抵達終點!沒有更多文章了!

請在此留下訊息,我們會盡快回覆您的問題

跑步足跡 +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