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案企劃

【評測】剛剛好的 8mm Mizuno Wave Shadow

發表於 2017/12/19 27,020 次點閱 0 人收藏 1 人給讚
給讚
收藏

(圖片來源:osaru)


鈴木一朗在談打擊姿勢「自分の形」時曾提到:


 ……以跑步來說的話那就是「跑姿(Form)」了。 ……

跑步即是在探索,

什麼樣的跑姿才能最輕鬆的將力量發揮出來的過程。  *註1


觸地時間 決定步態效率

跑步和走路一樣,也是由連續的「步態週期(Gait Cycle)」所串接起來的。單腳推蹬後,會有一段雙腳同時處於離地的騰空狀態。此時因為沒有地面摩擦力的抵消,是動能最有效率的時候。這也是近來在探討如何增進跑步效率時,最常被提出的「縮短觸地時間」的觀念。


縮短觸地時間,提高步態效率(圖片來源:osaru)


提到「觸地時間」,還有一個與它有關的────「步頻(step per minute)」,也就是每分鐘的步數。初階跑者的步頻通常為120-150spm 左右,中階/全馬跑者則大多在 180spm 左右,至於頂尖的馬拉松選手更可高達 200spm 以上。

以二位步頻同為 180spm 的跑者為例,換算 1 分鐘為 60000 亳秒(ms),則二者每步的時間為 60000亳秒÷180步 = 333.33...亳秒。假設二者的觸地時間與騰空時間分別如下:



步頻
觸地時間 (x)
騰空時間 (y)
騰空觸地比 (y/x)
A跑者
180spm
180ms
153ms
0.85
B跑者
180spm
220ms
113ms
0.51

(製表:osaru)


可以發現,即使 A、B 二名跑者的步頻相同,但因為 A 跑者每步的觸地時間較短,故相較於 B 跑者,A跑者的步態效率較高,跑步比較經濟、省力


步頻相同,觸地時間愈短,跑步效率愈高(圖片來源:osaru)


順帶一提,引用徐國峰先生文章的記述,目前女子 10km 世界記錄保持人 Tirunesh Dibaba 跑步時平均騰空觸地比為 1.38(180ms:130ms);而男子100m世界記錄保持人 Usain Bolt 的比值更高達 1.99!

故「騰空時間增加,觸地時間縮短,也就能提高跑者的步態效率!」


縮短觸地時間,關鍵就在 Drop

中底落差「 Heel to Toe Drop」,一般也簡稱為「Drop」。指的是中底前端與後端高度的差。以下圖 Mizuno Wave Shadow 為例,中底前端 17mm/後端 25mm,中底落差為 8mm。


中底落差(圖片來源:osaru)


一般來說,常見的跑鞋中底落差大多在 4-12mm 之間,愈小的中底落差代表愈接近赤足跑感,避震效果低且鞋重較輕,多為競賽鞋。而愈大的中底落差則代表避震緩衝效果愈好,相對鞋重也比較重,多用於訓練鞋的設計。


(圖片來源:Mizuno/翻譯:osaru)


以上圖為例,左邊中底落差大的跑鞋,跑者在觸地時容易依賴中底的緩衝,而以腳跟著地(Heel Strike)。造成身體軸心與地面呈近乎垂直的角度,抵消前進的慣性作用,使得觸地時間拉長,讓步態變得僵硬、沒有效率。

右邊中底落差小的跑鞋,能幫助身體重心順利移往前進的方向,且腳掌在觸地時會以自然以前掌(Forefoot Strike)或中足(Midfoot Strike)來著地,有利於縮短觸地時間,並順勢藉由移動的慣性繼續加速前進。

同時,能讓腿部完全伸展,使肌肉動作更順暢。加上身體軸心呈現自然前傾角度,配合手臂順勢向上擺動,延長雙腳離地騰空的時間,有助於跑者跑出最經濟、省力的「形」。


8mm Drop 的剛好  Mizuno Wave Shadow

於2017年中推出的 Wave Shadow,是 Mizuno 作為承續之前廣受跑者喜愛的 Wave Sayonara 的主力鞋款。


兼具速度與緩衝的中底落差(圖片來源:osaru)


下圖以其他二雙不同定位的 Mizuno 跑鞋,就中底落差的高度與 Wave Shadow 做個比較。上方的 Ekiden Spirit 中底落差為 6.5mm,定位為馬拉松接力競賽用鞋。因避震能力較小、跑感札實,對肌耐力訓練不足的初、中階跑者來說可能較難駕馭。


Wave Shadow 與競速鞋及訓練鞋的中底落差比較(圖片來源:osaru)


下方中底落差為 12mm 的 Wave Rider 20,是一雙廣受跑者喜愛的訓練鞋。但由於鞋重偏重,對中、高階跑者而言,其緩衝避震的能力反而容易變成長距離時的阻力。


Wave Shadow 適合速度訓練時穿著(圖片來源:osaru)


而 Wave Shadow 以 8mm 的中底落差及均衝的配重,定位為速度與緩衝兼具的鞋款。無論是做為初、中階跑者競速比賽鞋,或是中、高階跑者的中距離速度訓練,Wave Shadow 可說是一雙「進可攻、退可守」的跑鞋。


Wave Shadow 與 Wave Spacer 等跑鞋的比較(圖片來源:osaru)


另一雙中底落差大約也是 8-9mm(前13mm/後22mm)**註2 的競賽鞋────Wave Spacer Dyna 2(上圖左中) ,雖然中底落差與 Wave Shadow 相當,但因為是競賽鞋的定位,中底離地高度較 Wave Shadow 低,相較下 Wave Shadow 多了一些避震性。因此個人認為 Wave Shadow 很適合做為中/長距離的訓練,或是全馬 4-4.5 小時的完賽使用。


 改版後的波形避震 讓跑步更流暢 


Wave Shadow 的 Cloud Wave 系統(圖片來源:osaru)


配置於 U4ic 中底和 X10 大底之間的「Wave - 波形避震」,能提供跑者 Q 彈的避震緩衝,一直以來深受跑者好評。而這次 Wave Shadow 所搭載的「Cloud Wave - 雲波浪」,更被視為是 Mizuno 新世代的 Wave 系統。


Wave Shadow 中底構成(圖片來源:Mizuno)


「Cloud Wave」讓中底的緩衝不致於太過柔軟,影響動能的回饋表現。改版後新增的「 L 型延伸導引」,能透過延伸至中/前足的支撐片,提供更全面的回饋平台,更有利於發揮步態導引的功能。


中底 L 型延伸導引,能將回彈力導引至中/前足(圖片來源:osaru)


「Cloud Wave」曲面弧度的設計,能完全貼合跑者腳掌的曲線,將衝擊平均分散至 Cloud Wave 四周,增加穩定並減少側向位移的發生,有利於步態的流暢。


 更輕的中底 愉悅的極佳跑感 

Wave Shadow 的中底材質 U4ic ,是高密度發泡材質,較傳統 Mizuno 的 ap+ 減少 30% 的重量,同時具備更好的避震緩衝表現。

如果你常關注跑鞋,應該可以發現 Mizuno 另外有 U4icX 中底材質,它的回彈性會較 U4ic 更高一些,但相對沒那麼輕量,兩者各具優勢。在本次測試的 Wave Shadow 上,使用的是 U4ic 中底材質。

原文網址:https://read01.com/L5xoBM.html

中底採用 U4ic 材質,強化後跟回彈性(圖片來源:osaru)


就筆者實測穿著 Wave Shadow 進行全馬賽事時的心得。 U4ic 中底的高彈性回復能力,能夠保持力量不潰散,有助於維持長距離跑步時的步態效率。


側邊交叉斜紋結構,提供多方向支撐(圖片來源:osaru)


中底側邊的交叉斜紋結構,能於複雜地形或崎嶇路面提供多方向支撐,增加跑者步伐的穩定與緩衝防護。


 耐磨大底 不只防滑 且更耐用 

Wave Shadow 大底採用 X10 超耐磨材質的組合。據官方數據能較一般大底材質提升 80% 的耐磨度,且 Wave Shadow 更將 X10 延伸至前腳掌,即使頻繁、長距離的練跑也十分耐用。


X10+U4icX 超耐磨大底(圖片來源:osaru)


前掌大底的「ZigZag 鋸齒狀溝紋」設計,讓腳掌在跑步時更自在、靈活的彎曲。配合 Wave Shadow 中底落差 8mm 的設計,維持前掌/中足著地的步態效率。


前腳掌 ZigZag 鋸齒狀溝紋,兼具極佳的抓地力(圖片來源:osaru)


就實測的心得,相較於 Wave Spacer 的前掌點狀顆粒大底,Wave Shadow 的 ZigZag 的鋸齒狀溝紋更能提供行雲流水般的「觸地──推蹬──離地」的動作。


Smooth Ride 大底配置,提供穩定平順的前進效能(圖片來源:osaru)


另外,「Smooth Ride」的大底配置,能穩定步伐不揺晃,幫助跑者維持跑姿「形」的穩定,讓腳步運行更加流暢。


緹花鞋面+中足支撐 更貼合舒適的包覆 


Wave Shadow 的一體式透氣網布鞋面(圖片來源:osaru)


Wave Shadow 採用緹花鞋面,是一體式的透氣網布所構成,並於中足至後腳跟處以合成皮革構成支撐結構,增加對雙腳的貼合與包覆性。在鞋舌部份,Wave Shadow 採整合式設計,可避免鞋舌的滑動而影響穿著的舒適。


整合式鞋舌,避免滑動的不適(圖片來源:osaru)


在進行全馬實測時,Wave Shadow 的一體式鞋面設計,能在長距離跑步時讓腳掌有充足的空間,避免腳趾磨擦起水泡。後腳跟的穩定結構能在跑步時給予腳踝更多的穩定與保護。


跑鞋實測

 Run 1:5K 熱身+5K 速度訓練/PU 跑道 


PU 跑道測試(圖片來源:osaru)


以往穿著訓練鞋 Wave Rider 在操場練跑時,常會感覺到腳步似乎變鈍了,這是因為訓練鞋較厚的中底落差,雖然提供了較好的緩衝,但卻相反的也會抵消掉加速的力量,降低步態的效率。


Cloud Wave 提供 Q 彈的跑感(圖片來源:osaru)


Wave Shadow 8mm 的中底落差設計,即使是在 PU 跑道上,速度訓練時也不會感到加速延遲。新世代 Cloud Wave 的回彈力,能讓腳掌在觸地時保有 Q 彈的跑感。加上 L 型延伸導引,能將力量傳導至中/前足部份,讓步態運行更加一氣呵成!


低 Drop 設計,能幫助跑者訓練肌腱耐力(圖片來源:osaru)


實測後的感想:對初階跑者來說,Wave Shadow 的低中底落差設計,能幫助跑者早日擺脫對跑鞋避震緩衝的依賴性,加強肌腱耐力的鍛鍊,俾利之後挑戰更長的跑步距離。而對於中、高階跑者, Wave Shadow 能維持步頻的穩定,縮短觸地時間以增加步態效率。讓跑者能從平時的訓練中,找到自己最經濟、省力的跑姿。


(圖片來源:osaru)


 Run 2:12K 訓練/一般道路 


Wave Shadow 能在一般道路上發揮跑鞋特性(圖片來源:osaru)


在一般道路上,Wave Shadow 更能完全發揮它的跑鞋優點!


比起競速跑鞋,Wave Shadow 多了適度的緩衝保護(圖片來源:osaru)


8mm 中底落差,札實跑感的同時,亦能感受到競速鞋多一點的緩衝,避免長距離跑步肌肉的疲勞。


Wave Shadow 提供不過度的緩衝避震(圖片來源:osaru)


由 U4ic 中底材質、Cloud Wave,以及 L型延伸導引所構成的中底結構,流暢的將力量回饋並導引至中/前足,能提高跑者的步態效率。大底的 Smooth Ride 及 ZigZag 前掌鋸齒狀溝紋,讓腳掌在跑步時能自然的彎曲不受限。


ZigZag 鋸齒狀溝紋,讓腳掌自在、靈活的彎曲(圖片來源:osaru)


X10+U4icX 所組成的耐磨大底,能在頻繁訓練下,延長跑鞋使用壽命。(圖片來源:osaru)


 Run 3:42.195km 線上馬拉松賽事/一般道路+人行步道 

鞋測期間,筆者剛好有一場線上馬拉松賽事。


Wave Shadow 的全馬測試(圖片來源:osaru)


事實上,10 月中筆者也跑了一場線上馬拉松。因為下雨,且又是夏天結束後下半年的第一場全馬,所以當時穿的是 Wave Rider 20。

這回的全馬剛好可以進行 Wave Shadow 的鞋測,順便也與 Wave Rider 20 做個比較。


相較 Wave Rider 20,Wave Shadow 低 Drop 的設計與配重,能維持長距離的步態效率(圖片來源:osaru)


延續著前一天雨勢。直到當天早上 7 點多雨勢才轉小。路線與上次一樣,3km多+6kmX6圈+3km多,合計大約是 43km 左右。


Smooth Ride 能提供流暢的腳步運行,確保跑姿不潰散(圖片來源:osaru)


在 6km 的繞圈中有幾段上坡,前次穿 Wave Rider 20 在跑到最後二圈時,每每遇到上坡,跑姿就明顯變了。事後回想,應該是因爲 Wave Rider 20 的 12mm 中底落差和避震,吃掉了不少加速的動力。在無法有效藉著回彈來提高步態效率之下,體力消耗比以往跑全馬時更快。

倒不是說 Wave Rider 20 的設計不好,而是它本來的定位就不是用來做長距離賽事使用。順帶一提,穿 Wave Rider 20 這次的完賽時間為 4:03:06。


於公園內的石板道,X10+U4icx 具有高抓地力、防滑的表現(圖片來源:osaru)


這次 Wave Shadow 似乎沒有這個問題。8mm 低中底落差,即使到了最後2圈的上坡段,步頻都還能維持,跑姿也沒有明顯潰散,且 Cloud Wave 在下坡時也發揮適度的避震與穩定。


完成全馬賽事的 Wave Shadow(圖片來源:osaru)


另外,雖然在半馬後雨勢轉小,但路面仍舊濕滑。路線中有一小段是公園內的石板道,Wave Shadow 的 X10+U4icX 防滑大底,以及前掌 ZigZag 鋸齒狀溝紋,能在濕滑路面提供極佳的防滑效果,維持腳步的穩定,避免側滑而消耗掉動能。


Wave Shadow 適合全馬完賽(圖片來源:osaru)


整體來說,個人覺得 Wave Shadow 不過度的緩衝設計、8mm 恰到好處的中底落差,都是得以維持步態效率的設計。因此,筆者十分推薦用來做為半馬競速,或是全馬完賽的跑鞋使用。


完賽時間:3:42:30(圖片來源:osaru)


總結:我「形」、我「速」,才能在賽道上不斷超越自我!

延續 Wave Sayonara 的設計,Wave Shadow 定位為「速度訓練/中長距離完賽」的跑鞋。如前所述,個人覺得 Wave Shadow 無論是在中底落差與中底結構,都是為了實現這個目的而為之的設計,且適度的緩衝也有助於跑者肌力的鍛鍊,讓初、中階跑者能跳脫對跑鞋緩衝的依賴。這對跑者能力的提升,以及為長距離賽事的準備都很有幫助。


藉由步態效率的提升,奠定長距離完賽的續航基礎(圖片來源:osaru)


對於中、高階跑者而言,Wave Shadow 不論是做為中距離速度訓練,或是長距離 LSD 穿著,都有助於在日常訓練中培養穩定的跑姿,提高步態效率,為日後的長距離賽事,奠定維持中/後段體力與速度的續航基礎。


Mizuno Wave Shadow

跑鞋特性

訓練/緩衝兼具

中底材質

U4ic 中底材質

中底結構

Cloud Wave、L型延伸導引

中底落差

8mm

大底材質

X10 超耐磨材質、U4icX

大底結構

Smooth Ride、ZigZag 鋸齒狀溝紋

鞋面材質

透氣網布+合成皮革

重量

260g (28cm/單腳)

適合跑者

中階跑者首選、全馬4-4.5小時完賽

(製表:osaru)


*註1:原文為,「走りで言えばやっぱりフォームでしょうね。自分の形。どんなフォームが一番リラックスして出力を出せるのか。ランニングはこれを見つける旅です。」- 鈴木一朗

**註2:筆者未能找到 Wave Spacer 系列詳細的中底落差資料,因此以其後繼鞋款 Wave Emperor 的資料做為參考。



以上文章由 Mizuno 贊助刊出。

*跑步產品 盡在運動筆記*




往下滑看下一篇

抵達終點!沒有更多文章了!

請在此留下訊息,我們會盡快回覆您的問題

跑步足跡 +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