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都生兩個了 終於達成前年的目標

運動賽事
發表於 2020/12/22 11,518 次點閱 1 人收藏 10 人給讚
給讚
收藏

此區為網友的心得交流平台,以下內容不代表運動筆記立場

這幾年都習慣在年底找一場全馬賽事來跑,讓自己有點目標和動力,前年的十一月,大寶鯨魚才剛出生兩個月,我便拋妻棄子去跑神戶馬,當時的目標 330,但被最後的兩座橋擊敗,好險有帶了一個水波爐回來才不致於睡客廳XD

今年,二寶袋鼠跟哥哥一樣在九月報到,這次想出國逃避也沒辦法,但看到路線調整的台北馬,加上終點設在這一年多以來幾乎每天早上都會報到的北田,二話不說就報名了,這也是第二次跑台北馬全馬,這次目標320。其實這個目標是在去年大阪時就訂下來的,無奈 30k 後抽筋,最終只以 3:32 完成,原本已經安排今年四月日本的一場賽事要再度挑戰的,但因為疫情關係無法成行,所以最後變成台北馬目標,這次老婆說如果沒有達成,就是辜負她這陣子的辛勞,自己看著辦...

經歷了 16 週由 NRC 精心安排的 Faster Together 訓練計畫,雖然上半年有走過一個完整週期,但暑假也稍微軟爛了兩個月,因此八月中計畫開始的時候花了一點時間才把狀況調整回來,但整個訓練過程最大的挑戰不是課表,而是好不容易鯨魚兩歲稍微懂事,可以稍微輕鬆點的時候,袋鼠的降臨又必須在家庭、訓練及工作三者之間再度找到平衡。

鯨魚出生的時候我已經自私了一次,那時候常常為了訓練及恢復品質獨自跑到另一間房間睡,但這次雙寶夾擊下如果再這麼做應該會被老婆殺了,所以還是都睡同一間,雖然大部分時間半夜還是老婆在哄小孩,但我如果可以還是會爬起來幫忙一下,平常的工作時間,好險有爸媽可以幫忙帶雙寶,省去了很多開銷,晚上則是三、四有跑班要帶,所以其他天也不好意思在讓老婆下班後一打二,於是平日的課表能執行的時間只剩早上,好險從大阪的週期就有晨練的習慣,要調整回來不算太困難,只是現在變成要趕在七點半之前把課表跑完,才能趕在八點前到家讓老婆先出門上班順便先帶二寶去給爸媽,我則是因為上班時間較晚的關係還可以在家慢慢摸,晚點再帶大寶過去給爸媽和上班。

這 16 週的過程,自覺長距離的狀況沒有年初理想,但還是照自己的節奏和感覺盡力完成每次該完成的距離及穩住配速,長榮半馬的期中考,因為當時左腳踝在輕鬆跑時因為地滑小小扭了一下導致跑起來有點不適,所以在跑得時候也只是穩穩的用大概 Tempo 的配速去跑完,平安完賽外還小小破了 PB。

期中考過後意味著週期的質量要慢慢的到高峰了,天氣也漸漸變涼,整體狀況有往上的趨勢,經過連續三個週末的 26~30k,信心也慢慢恢復;倒數兩週的 26k 賽道模擬,當時用台北馬的目標配速 4:45 完成,跑起來覺得滿不錯的,對於目標不敢說一定可以達到,但至少確定自己是有能力達成的。這幾週台北都是濕冷的天氣,努力的在訓練後保護自己不要感冒,沒想到在倒數第二週半夜抱小孩時拉到了右側的前鋸肌,好險經過幾天的治療後有恢復,最後站上起跑線時覺得身心的狀態是很 ok 的。

鳴槍起跑後跟著 Faster Together 320 小隊一路前進,新路線的前5公里是直直的跑在仁愛路上,因此只要擺脫人潮後,要維持配速不算是太大的問題,彎進總統府周邊繞了一下後又回到筆直的中山北,狀況感覺滿不錯的,跑起來算是游刃有餘,配速也都是穩穩的 4:40~4:45 之間,中山橋也算是老面孔不太擔心,稍微調整一下就順順過了,一路跟著列車穩穩駛上本次路線大家最擔心的環東,上環東有點陡但還算順利,第二段要上到堤頂時,就慢慢的有點掉下來,試圖想追趕上去但風實在太大,只能稍微把配速降到 4:50 變成獨推模式,只求穩穩的推到下橋時可以趁勢休息一下。

賽前都把注意力放在高架路段,但下坡後到進河堤前的路程賽後想想其實也沒多好跑,因為要經過三個髮夾彎,進到河堤後算是最有把握的路線了,小小的陡下後被擠到靠左側的賽道,但因為下雨的關係都是泥濘和積水,一踩下去差點滑倒,趕緊往右邊切回去,這時候左大腿前側感覺開始蠢蠢欲動,於是沒有照原定計畫提速,維持著大概 4:50 的配速看情況會不會緩解或惡化,經過 30k 的時間比 3:20 完賽的分段慢了大概 20 秒,算了一下若是腳的狀況沒好轉,照當下的配速穩穩回去至少還有 3:22 附近。

賽前跟老婆說如果雨不大看要不要帶雙寶到家裡附近的彩虹橋加油,但也沒有勉強她一定要來,畢竟一次帶兩個出門真的滿累的。話雖然這麼說但內心還是會有所期待能在彩虹橋被激勵一下,於是沿路就告訴自己的雙腳少要撐到彩虹橋,可惜沒看到熟悉的身影,小小失落一下後打起精神努力面對剩下不到10公里的路程。

最後這段跑過不知道多少次的路線,我並不想花多少時間享受,無奈左腳不給力,好幾次感覺到快抽起來,必須停下來稍微伸展緩解,30~40k 的配速大概掉到 5:15~5:25 之間,雖然離 3:20 漸行漸遠,但心裡告訴自己不要留下遺憾,好好把自己帶回終點都是破PB。河濱路線折返後撐過莫名其妙的自行車道,出水門轉進健康路後就是最後大概兩公里,想到賽前史哥說的最後兩公里不要保留,慢慢的嘗試把速度帶起來,最後轉進南京東路後說真的滿嗨的,雙向全線封閉的視野開闊感以及兩側的觀眾加油聲,讓我一度以為是在跑東馬,最後這段路也不顧配速了,好好享受這段路程。轉進北田後大大的拍了自己的胸口幾下,我把自己平安帶回終點了。

3:26:55,前年就訂的 sub330 目標,一路從神戶的 3:41、東京的 3:33、大阪的 3:32,直到今年第四場設定 要 sub320 的台北馬才達成,孩子都多一個了XD 再度叩關 sub320 失敗,情緒難免有些小小低落,但某種程度上也跨越 330 這個心魔了,這次跑起來的感覺也比去年的大阪好,雖然後面一樣面臨抽筋的狀況,但有了大阪的經驗,這次只要感覺快抽起來就馬上停下來伸展,就結果來看這決定是正確的,不然可能又要再多等一場了。

之前總覺得台灣找不到適合拼全馬的賽事,無論是氣候或路線,但今年跑完台北馬後,我興起了明年再報一次的念頭,修正路線後的台北馬跑起來滿有感的,無論是路線以及沿線的加油團,感覺得出來有在改變,民眾對於路跑賽事的參與度及包容度也有提升,這次沿線沒聽到等候的民眾罵髒話,但隨著交管時間拉長,後面的人有沒有聽到就不知道了。不過有些地方還是稍微少了點從跑者角度出發的貼心,如果明年可以在做些修正會更好,像是全/半馬賽道重疊路段的水站設置及賽道分流、路線規劃、行人穿越賽道的控制等。除了跑者成績進步、賽事方規劃進步外,跑者的素養也是需要提升的,這次在賽道上遇過好幾次進出水站或是攝影師前,都有突然切入的跑者,若沒注意都差點就撞到;還有中間有一位當時配速差不多跑在我附近的跑者,一直在清喉嚨,但你可以往路邊吐,往前方吐是怎樣;集團形成後要跟車的跑者也麻煩彼此保持一點點距離,太近或太平行都會造成他人困擾。

經過這幾次的馬拉松週期,我覺得最大的收穫不在成績,而是越來越了解自己的身體及能耐,透過每一次的訓練,找到自己的不足,在下一次的週期開始前加強、修正,無論是生理或心理,都能因此漸漸強大,或許進步幅度比別人慢,但我很享受這些訓練及進步的過程,比賽是一時的,這場沒跑好還有下場可以挑戰,只要知道自己朝著正確的方向前進,達成心中的目標只是早晚而已,大不了再多生一個嘛(逃

往下滑看下一篇

檢舉

我認為這個內容是
廣告
情色
侵權
其他

請在此留下訊息,我們會盡快回覆您的問題

跑步足跡 +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