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盡全力的遺憾

運動賽事
發表於 2017/02/28 1,307 次點閱 0 人收藏 0 人給讚
給讚
收藏

此區為網友的心得交流平台,以下內容不代表運動筆記立場

首先聲明這是一篇反省文,反省我剛於2/12日完成的渣打馬拉松。

檢討的原因,不是因為成績,這也違反國峰教練希望我們成為自由、自律、自立跑者的期許。

其實每次能完成比賽,跑完這漫長的42.195公里,我都已經覺得這是老天爺最大的祝福,尤其是在我剛下飛機不到十小時、跑前睡不到1個半小時,雙腳之前已受過7天自由行的摧殘,左腳還有痛點的情況下。

其實在起跑前,曾經有個想法,如果左腳的痛點因為長距離的衝擊而疼痛到讓自己無法跑下去時,是不是要選擇棄賽。

之所以檢討,是因為自己在比賽及賽前訓練時犯的錯誤,造成自己賽後的遺憾,除了希望自己記取教訓,毋要再犯外,也希望我訓練營的同學、跑友、後來的學弟、學妹,能從我的殷鑑中,學得經驗,不再重蹈覆轍。

2017年的渣打馬是我人生完成的第六馬。

本來應該完成的第六馬是去年11月的田中馬,但為履行在加入Garmin全馬PB班前的承諾,中間與賽會影響週期化訓練的效果,為了達到最後預期的結果,我無怨無悔的棄賽了。

這一馬,距離我的前一馬-2015年3月的萬金石已經經過1年11個月。以我自前年五月以來月跑量銳減至50公里以下的事實,如果不是因為參加Garmin全馬PB班,我應該已經回不來了,也就不會有這篇反省文的產生!

我的PB是在第三馬的2014年太魯閣馬拉松創下的。因為這是一個山地馬,因此當時壓根就沒有要破PB的念頭,所以沿途還邊跑邊拍照,直到返程時,被主辦單位早放的里程標示誤導(因為太馬會經過許多隧道,自己的跑錶抓不到GPS,整個里程數高估到無法參考),讓我以為有破四的機會,所以趁著返程的下坡,經過補給站都沒有進站補給的一路衝回終點,中間僅有的痛苦點發生在進終點前漫無止境的砂卡噹隧道,過了隧道,看見亮光,進到終點,最後的時間是4小時7分29秒。

既然離破四那麼近,而且是在邊跑邊玩的山地馬下無心創下,任何跑馬的人一定都認為Sub 4(跑進四小時)唾手可得,也是非取不可的目標。因為第四馬也是硬到不行的雙溪櫻花馬(馬場人士謔稱「雙膝硬化馬」),所以我把目標放在隔年3月賽道算是平坦的萬金石馬拉松。結果對於一向不擅平路的我,在25K後就開始嚴重掉速,最後進終點時間是4小時15分50秒,離破四反而更遠了!

當然這個遺憾一直放在心裡,不曾遠離,剩下的只是何時去做,做了能否成功而已。

去年7月在運動筆記看到Garmin全馬PB班招募學員的訊息,我彷彿像是看見一道曙光。

參加說明會後立即決定報名。依照表格填妥報名表,述明自己為什麼參加全馬PB班的原因及完成自我推薦,並檢附完賽證明後,完成報名(在這個訓練營裏四個多月的完整訓練,我的收穫已多到滿出來,請容我再另寫一篇說明其中的心得及感謝。校長已在我們結訓時告訴我們這個營隊會再推廣下去,而且是北中南都會。希望你們有幸能成為我的學弟妹)。

8月放榜,我幸運獲選。我知道這絕對是一次競逐激烈的甄選,因為名額這麼有限,福利這麼完整,而在跑步上遭遇問題的跑友卻是如此之多。所以我非常珍惜這次入選的機會,以我的個性,也一定會全力以赴。

所以我入營的目標,根本只有一個,就是破四,而不是只破自己原有的PB(4:07.29)。

去年12月老婆看新聞說京都清水寺大舞台將整修,要到2020年的東京奧運才完工,因此突然跟我說,要在女兒寒假的最後一週去日本關西,看清水舞台、到環球影城玩。當下我馬上傻眼,因為要去日本的那一週正好就是渣打馬前的減量週,同學正在減量以儲備體能應付賽事,我卻要到日本趴趴走,搞到鐵腿後再來跑馬。

對賽前旅遊一事我非常內疚,深怕因日本旅遊一週,走路太多,使得雙腿不僅不能充分休息,還要強加折騰,擔心因此不能跑出好成績而辜負了整個營隊所有人背後的付出。

但是隊友給我很多的安慰,我也轉念。就像幾位隊友因為受傷、生病,無法吃下課表,甚至不能與賽,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難題,這些都是老天爺給我們的功課,我們必須概括接受,剩下來的只有如何利用自己的智慧來完成這道題目。

因為時間緊迫,機票已經非常昂貴,幾經折騰,我們第一次訂了去回不同的航空公司(去樂桃,回華航),而且回程的時間已經很晚。

老婆一直對廉航有任意取消航班或延誤的印象,所以我們都一直沒搭過廉航,這次因為迫不得已她才願意嘗試。結果樂桃也真的不辜負期望,在我7點多將車停在機場外圍停車場時,看見樂桃寄來的e-mail,告知班機預計延誤半小時,我嚇得一身冷汗,因為告訴你是「預計」,會不會最後變成班機取消,那我可要倒大楣了。

班機回到台灣的時間預定是2/11晚上的9點20分,也就是賽事的前一天晚上。結果班機又延誤了半個小時,回到台北住家已是凌晨時分。我這才在信箱拿到隊友幫我投入的比賽物資。綁上晶片、扣好號碼布、將攜帶的東西放入衣保袋、完成梳洗,躺上床已經是1點55分。

正好在日本的那週,台灣有今年入冬以來最冷的寒流來襲,所以在日本一直注意台灣的天氣變化。從天氣的app預測數據,比賽當天的氣溫會從10度以下,回升上去,可是因人不在台灣,還是要憑感覺決定穿著的衣服,而我直到上床前都還未決定要穿什麼,衣保袋把可能要穿的衣服都放上了。

前情說完了,以下就是我的事項檢討:

一、總教頭賽前要我們成為自由的跑者,不要想著成績,只要燃燒自己,跑出極限,可是我沒有做到,這是跑完後我最最遺憾的地方。

教練的賽前叮嚀,雖然因我人在日本,無法親耳聽到,但是FB的Oh My Garmin粉絲頁有影片存檔(歡迎大家去聽),我利用候機的空檔看畢。

(RQ跑力值及完賽時間預估)

(跑力值曲線)

(感謝「篤尚騎緣」的拍攝)

依據RunningQuotient給我的當前跑力值是42.2,預估全馬完賽最佳成績是3:47:36。

正如我在前面說的,我只要一個目標就是破四,而RunningQuotient也告訴我有這樣的可能,所以踏上起跑線後,一路感覺良好,我的目標也就定在破四。

(從25公里以後開始嚴重掉速)

可是我在25公里以後,又發生同樣的問題,嚴重掉速。

依據賽前跑過兩次21K的經驗,我在賽前擬定的補給策略是每7.5K補給一包能量包,鹽錠及BCAA則視實際狀況補給。

(心率區間愈跑愈低)

我在掉速後,不僅無法提速,心率強度反而愈跑愈低。在接近33K處被四小時列車追過無力追回後,我知道破四無望,在失去目標下,心裡少了拼搏的念頭,更少了總教頭要我們燃燒自己、跑出極限的企圖,所以一路從M心率掉到E心率,所以我沒依據原定策略補給最後一次的能量包,反而在最後兩個補給站停下來喝水及吃香蕉。

(終點線前隊友的加油聲,讓我像是吃了波菜的大力水手)

(感謝「運動筆記」的拍攝)

最後在終點線前,聽到隊友的加油聲,我還是跑起了ST,4:06的配速,讓我知道我不是真的跑不起來,只是未盡全力。

跑進終點,猛一抬頭看見計時器顯示的時間是4:08餘,同時按下我的735,時間4:06:47,我這才想到我還有一個破PB的目標,但一切已經太遲了!

(大會完賽證明)

最後大會列印的成績證明為,大會時間4:08:13;個人時間4:06:42,而我之前的PB是4:07:29。
二、未依照總教頭指示的心率區間來跑,造成後段的掉速。

比賽跑出好成績,看的不是配速。配速與成績只是結果。這是總教頭賽前的叮嚀。

總教頭要我們享受比賽,做個不為成績所綁的自由跑者,所以我們要憑體感而跑,不再看錶。只要我們能在比賽中燃燒自己,就能跑出極限,無愧於己。

具體的指示,就是起跑要慢,想像第一個5公里與最後一個5公里的速度要一樣、前後半馬的時間相差在5分鐘以內。

如果以心率區間來說,1 ~20K用心率區間1.7~2.1來跑,20~35K用2.1~2.4來跑,35K以後就用所有的餘力吧!

(心中一直記得總教頭的提醒要「享受比賽」。感謝「篤尚騎緣」的拍攝)

本來起跑前還擔心左腳的痛點會影響速度,結果起跑後,感覺很舒服,手上的735也告訴自己的狀況是+4,所以我瞄了一下速度大概在5:20上下,但是嚇一跳的是竟然心率區間已跑到3.2。可是我的感覺很輕鬆啊!完全沒有T心率強度的感覺,所以我以為我可以挺得住這樣的心率強度繼續跑下去,也就沒有降速以調低心率強度的打算。

想說如果能維持這樣的速度跑下去,即便有些微的掉速,還是能跑進4小時以內。所以過了20K,也沒再提高心率強度。

(力不從心,跑姿就跟著跑掉。感謝「羿水堂」的拍攝)

誰知過了25K,即便維持相同的心率強度,還是一直往6分速掉,想提速卻力不從心。被4小時列車追過後,在沒有目標的牽引下,心率區間更往E心率區間掉,完全違反總教頭心率區間愈後愈往上走的賽前叮嚀。

賽後,統計數據,我後半馬的時間足足比前半馬多出15分鐘,比總教頭目標5分鐘整整多出10分鐘。

如果自己在體感還無法有效掌握下,單純依照735的數據控制好自己的心率區間,是否自己的後段就不會掉速的那麼嚴重,可以將前後半馬相差的時間縮短到5分鐘以內。

三、週訓練壓力指數連續五週都在前五名,除顯示競賽期的體感掌握不佳外,也影響到減量訓練後狀況指數的回升。

Garmin全馬PB班標舉的是科學化訓練,所謂「科學化訓練」指的是個人化、週期化與量化,所以總教頭排定的訓練課表均有訓練目的,也以效率化的訓練達到變強的目的,透過訓練強度與休息間的巧妙變換,讓跑者在訓練後的休息中變強。所以科學化的訓練不是練愈多愈好,而是要練得剛剛好。這顛覆了以往我與多數跑者的信仰:「只有累積,沒有奇蹟」,只會迷思於月跑量的堆積上,造成無止盡的數字追求,這也是讓我日後跑量銳減的原因之一。

12/19~1/15是巔峰期,以M心率及T配速的訓練為主。1/16~2/11為競賽期,這期間總教頭要我們培養的是各強度區間的體感,所以我們不再於跑步時看錶,而是於跑後再比對各項數據來矯正自己的體感。

(進步幅度沒有進榜,反倒訓練壓力衝上第一)

RunningQuotient於12/26開始多了一項功能,它會統計每週我們70位學員的訓練指數,提醒前五名的學員訓練壓力指數過大。結果我除了第一週因傷缺席一堂訓練致未進榜外,其餘五週皆名列榜上,甚至於最後一週衝上第一名,比第二名高出32點。

這樣的結果,顯示我仍迷信用較高的強度來追求成績,可是我並未因此進步,反而因此使我於練習中,無法矯正出正確的體感來應付正式的賽事。

(RQ的狀況指數一直到1/31才穩定轉為正值)

過高的訓練指數累積出的疲勞,無法在減量訓練後,像其他同學一樣,在適當的週期就慢慢讓狀況指數恢復到正值以上。

所以,既然接受科學化的訓練,就應當全然相信教練的安排。

四、儘早確定裝備,並卡位適當位置。

雖然4點40分左右我就與同伴抵達會場,可是因為天候因素,我一直未決定應賽的服裝,直到寄物最後截止前的5點30分,不得不下最後的決定,才單穿Garmin全馬PB班的紫衣背心、飄飄褲,外罩拋棄式雨衣後上場。上完廁所,已是距離開跑前的5分鐘,所以只能站在起跑線有點距離的位置出發,所以我的個人時間與大會時間相差1分31秒。出線後的第一公里也因人潮太擁擠,用時6分40秒,比第二公里的5分18秒,多出1分22秒。

對想破PB的人而言,每秒其實都是錙銖必較,而這些都是想做就能做到的。

這些就是這次比賽中我的自我反省。最大的遺憾當屬眼見破四目標無法達成後的自暴自棄。

(跑步只是工具,修「道」才是我們Garmin全馬PB班的目的)

未盡全力的遺憾,無奈的只能留待下次補回!

#BeatYesterday

#Garmin全馬PB班




往下滑看下一篇

檢舉

我認為這個內容是
廣告
情色
侵權
其他

請在此留下訊息,我們會盡快回覆您的問題

跑步足跡 +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