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愛因荷芬馬拉松

運動賽事
發表於 2023/10/13 5,181 次點閱 0 人收藏 0 人給讚
給讚
收藏

此區為網友的心得交流平台,以下內容不代表運動筆記立場

六年前28秒,別了荷蘭,今年27秒,無緣波士頓

幾天前,波士頓馬拉松公布2024年的錄取名單,今年四月的波士頓馬拉松,我跑了3:19:58,比報名門檻的3小時25分,快了5:02秒,我用這個成績申請,以為穩當的,因為造往年的經驗,快出3分鐘就可以順利錄取,前兩年甚至只要達到報名門檻都全額率取,因為新冠的影響吧,沒想到,新冠過後,報復性的報名人數創下了紀錄,錄取成績(cut off time)要比報名門檻高出5:29,於是我錯愕的以27秒與128屆波士頓馬拉松失之交臂。

六年前,公司在台灣舉辦比賽,贊助前兩名選手到荷蘭總部參加愛因荷芬馬拉松,在苗栗炎熱夜晚的半程馬拉松,我與第二名差距28秒,排名第三,懊惱地與荷蘭的馬拉松擦肩而過。

遲來六年的比賽

今年初就排定了十月份出差的行程,掐指一算,不就是在愛因荷芬馬拉松的同一週嗎?公司是這場馬拉松的最主要贊助商,不知道何時,甚至冠名這場馬拉松,身為公司員工的市民跑者,參加這場比賽感覺格外有意義,六年後捲土重來,也算是一償當年錯失的機會。

三個月前開始執行為期十二週的訓練課表,同樣一本訓練計畫,創下過我的個人最佳紀錄,今年初的波士頓也都是這個計畫進行訓練,前面兩個月,都覺得還算順利,天氣炎熱,所以就不太在意是否有跑進目標速度。之前的經驗發現,體重也是個關鍵因素,於是我這次執行所謂的168飲食,雖然不是很嚴格,就是跳過早餐,體重也都還控制得當,期間幾次差勤、休假,都還能夠盡力維持訓練,意外卻出現在賽前一個月左右,一整週的外訓,整天在教室坐著,緊接著一週在日本旅行,竟然心寬體胖,體重創下新高,訓練也反應出吃力的體感,原本這次荷蘭的差旅也沒有特別需要我準備的議程,兩週前臨時要我準備上台報告,多出了額外的壓力,突然覺得把重要的比賽跟重要的會議安排在一起是錯誤的決定,但是火車進站,也就準時上車了。

號碼牌示上車的車票,時間一到,就準時上車號碼牌是上車的車票,時間一到,就準時上車

據說荷蘭這場比賽路線平緩、氣候涼爽,很適合創出佳績,我心想著紐約馬拉松3:14的門檻,也許可以在這場比賽嘗試挑戰,賽前的狀況不佳,心裡感到焦慮,焦慮通常來自於現實與理想的差距,減少壓力的方式不外乎兩種,一是提升現況,另一個是降低標準,賽前能做的有限,設定一個務實目標似乎是明智的做法,或許是完美主義的心理作祟,遲遲不能放過自己。

比賽的前一天,跟一同前來出差的同事聊得晚,不如之前比賽專注,或許透過談話轉移注意,又或許隱隱之中有些自我放棄了?前一個晚上也意外的睡得還不錯,是不如之前比賽在乎的原因?

愛因荷芬馬拉松起跑點,看得出規模並不是很大,全馬報名人數三千多人

愛因荷芬馬拉松起跑點,看得出規模並不是很大,全馬報名人數三千多人


幾天前的天氣預測,週日氣溫偏高,還好前兩天更新的預報,顯示溫度下降,國外比賽因為不如台灣炎熱,起跑時間偏晚,這場比賽鳴槍時間是早上10點,我睡到早上七點起床,氣溫落在14度C,酒店用過早餐,稍事收拾,就往會場移動,起點距離酒店不到一公里,寄物之後,我在路邊緩跑暖身,感到身體沉重,難道真是天時地利人違和?

天氣宜人,路線和緩,可惜我狀況不佳,這次比賽可謂天時地利人違和

天氣宜人,路線和緩,可惜我狀況不佳,這次比賽可謂天時地利人違和


出發

起跑之後,感覺比較好,第一公里就跑在4:30左右,這樣的均速可以跑進到3個小時10分鐘左右,一方面我覺得有些不太切實際,一方面我又想賭個一把,說不定就衝出個好成績,最後我跑出了3:24:25事後來看,證明這個策略失效。

一般好成績都是後段加速,也就是愈跑愈快,我自己的最佳成績也都是這樣子達成的,執行這樣的策略,需要很強大的配速紀律,心志與信心都需要很堅強,這次的比賽卻是愈跑愈慢。

回頭檢視紀錄,顯示心率在起跑沒有多久,就超過每分鐘160,那已經是我跑十公里比賽的心跳,頂多可以撐到半馬吧,確實是逞強了,人說馬拉松是30或35公里以後才開始的,我在最後的十多公里,簡直有生不如死的感覺,想快,快不起來,想停,也停不下來,腦中的兩個聲音彼此拔河,我常常覺得這樣的感覺就像是一腳踩油門、一腳踩煞車,只差沒有聞到煞車皮的焦味,最後幾公里的加速心志完全喪失,只想趕快結束這一切的痛苦,我記得當下的感覺是,不論是跑得快,跑得慢,沒有一場馬拉松是不痛苦的,通常跑得慢的那場比賽,甚至比跑得快的比賽還要痛苦難過,我想那是因為跑得慢的那場比賽,大概就是訓練不足。

對於比賽成績並不滿意,但終究是完賽了

訓練是現實的,練得不夠,注定要受苦,平常不流汗,比賽要流淚,事後看比賽分段的紀錄,最後幾公里,速度快不起來,心率也已經拉不上去,這就是所謂的爆掉了。

跑得好是經驗,跑得不好是學習機會

當然會想,如果一開始就設定比較切實的目標,比方說3個小時20分鐘,結果會比較好嗎?但就像人生無法重來,當次的比賽也無法重演,不過把時間拉長,只要身體維持,比賽一直都有,這次的經驗,慘痛也珍貴。

比賽時我一直在想,全程馬拉松這麼痛苦,為什麼會有人想要參加?我是為了甚麼而跑,把自己弄得這麼難過?不知道可以這樣比喻嗎?每個剛經歷分娩痛苦的媽媽都不想再懷下一胎,卻在幾年過去後有了老二,不過幾個小時過去,我好像也在懷孕我的下一場比賽了,竟開始思考著下一場比賽的訓練與比賽策略,年底已經報名了台北馬拉松,先前打算若荷蘭跑得好,年底就輕鬆跑,現在得積極點了。

  • 這次體重比起四月份波士頓馬時,多出了一公斤左右,體重影響成績很明顯,一公斤看似不多,但是一場馬拉松四萬步下來,差距很可觀,現在體重將近69公斤,兩個月年底台北馬之前,積極的把體重目標放在66公斤。
  • 分析這次比賽的速度分配,後段大幅的掉速,看起來就是個沒經驗跑者的成績單,下次還是要回歸到後段加速的策略,前面要保留實力,不要躁進。

成績是一回事,我想我血液裡面,存在著自虐般的追求極限,不斷的在探試,可以把體重降到多低,能夠把速度推到多快,是執著或是偏執,我也說不上來,這次的比賽,天時與地利這些不可掌控的因素都俱全,反而是我自己可以控制的部份沒有掌握,令我心有未甘,跑得好,會想繼續,跑得不好,會想在下一場比賽扳回一城,於是就這樣一場一場跑了下去,結論是,比賽一直都在,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雖不滿意成績,終究是盡力而為,無傷完賽

往下滑看下一篇

檢舉

我認為這個內容是
廣告
情色
侵權
其他

請在此留下訊息,我們會盡快回覆您的問題

跑步足跡 +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