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能訓練的科學實務

運科訓練
發表於 2017/06/08 7,756 次點閱 3 人收藏 0 人給讚
給讚
收藏

此區為網友的心得交流平台,以下內容不代表運動筆記立場

體能可分為一般體能和運動專項體能,包含耐力、力量、速度、協調和柔軟度,彼此具交互關係,想提升效果,必須注意每個年齡著重體能的最佳發展期及每一週期的特性,準確的安排訓練比例,並且身體產生適應,進而接受更高一層的訓練刺激。一般體能主要在準備期時實施,主要培養有氧耐力和力量耐力,降低運動負荷中乳酸堆積的速度和改善肌肉能量代謝路徑,耐力能力:短時間耐力 (無氧非乳酸耐力)、中時間耐力 (無氧乳酸耐力) 和長時間耐力 (有氧耐力) ,力量能力:最大力量、快速力量、力量耐力和反應力量,速度能力:反應速度、加速能力和快速動作頻率,柔軟能力:關節最大角度能力和肌肉伸展能力,特別在耐力、力量和速度有交互關係,如圖一,上述延伸出的力量型態也具交互關係,如圖二,依據這些元素,不同的運動項目有不同的體能要求,舉例:徑賽短距離選手,專項體能為無氧非乳酸耐力、最大力量加反應力量,再加上快速力量,而運動也有所謂的處方箋,依據訓練類型、負荷範圍、強度、持續時間及頻率作組合,舉例:速度訓練,目的:無氧非乳酸能力,方式:重覆,負荷劑量:100%,負荷範圍:3x3x20m,休息:組間3分鐘,趟間40秒,數據化的訓練方式,掌握更有效率訓練,數據的長期收集與分析,競技運動員有明確的體能要求。

接下來將以實際的例子來探討實用部份,很多人對於速度這件事,可能是100公尺的能力做為判斷,而訓練學當中提及的速度是著重神經傳導的能力,以3x3x20m,休息:組間3分鐘,趟間40秒的速度訓練,優秀的選手是不會產生過多的疲勞,也就是能有效利用無氧非乳酸的能力,40秒的休息時間能夠快速恢復,恢復的能力與有氧能力有關,實際上仍有很多選手9趟完,乳酸是高的,所以訓練速度這件是需要很著重品質,不該練到疲勞,進一步,那麼100公尺的選手難道只做9趟的訓練?研究的分析優秀的選手加速度到30公尺距離左右來到最高點,後段70-80公尺的距離是快速耐力的部分,早期許多的訓練方式,會認為100公尺要著重120-150公尺的耐力訓練才足以負荷該有的體力,然而訓練上也有提及120公尺的訓練,不在於訓練乳酸耐力,而是著重於跑步效率,也就是動作調整,個人透過網路資訊看一些國外優秀短跑選手的訓練影片時,也可以看到許多10-30公尺訓練的影片,而神經系統的訓練有關健期,6-12歲,一但錯過時機,我們能做的只是改善,從這點,我個人認為,論基因的差異,或許是經年累月造成,小時後的正確訓練或許更是關鍵。

耐力訓練部分,我常常舉例馬拉松選手的例子,世界頂尖馬拉松選手透過耐力訓練測試無氧閾值 (V4) 度達到 6.6 m/s,1000公尺配速2分31秒,以理論來說這個速度基本上能維持30-60分鐘,如何延長這個配速能力也有賴有氧能力,好的脂肪代謝能力能避免能量過早進入乳酸系統,世界馬拉松的紀錄為 2:02:57,配速約為5.72 m/s,1000公尺配速 2分55秒,跑完結束,乳酸不超過3mmol/l,一些研究也發現這和跑者的生長背景也有關係,像是在跑步上肌肉的使用效率和長期奠定的有氧基礎,看到這些資訊,可以延伸兩個問題,你是一個重質還是重量的選手?而質和量都很重要,雖然馬拉松是長距力耐力運動項目,提高高速度維持能力 (V6) 對競技選手是必要的事情,這裡想表達速度的重要性,如果100公尺只有20秒的能力,那麼離1000公尺2分55秒配速更是遙不可及,長距離有長距離的速度訓練,而馬拉松選的專項力量上應著重力量耐力,肌力上可考量個人能力,簡單的說,覺得自己肌耐力足夠,只透過徒手肌力或是坡度訓練都很好,但如果肌力表現很差,就相當需要藉由重量訓練 (力量耐力) 來改善,選擇什麼樣的方式訓練,需要考量背後的目的是什麼?

最後力量的部分,我想以游泳選手做例子,特別是今年大專運動破紀錄連連,早期的游泳不是很重視重量訓練,即便是國外,刻版的印象就是肌肉容易沉和造成水阻,我自己個人的解讀是,會有這樣的想法,主要就是忽略體能的交互關係,以及和專項做結合的概念,將肌肉的能力轉移到專項能力相當重要,最大肌力和爆發力對游泳短距離選手相當重要,長距利則以力量耐力為主,將力量拉入週期,正確安排力量模式很重要,短距離選手可以在初期提升肌肉橫斷面,進而提升最大力量,後期減輕重量著重快速力量,並且維持一週一次最大力量訓練,注意肌肉收縮能力能幫助選手在專項上更好表現,訓練處方箋的以最大肌例為例:臥推,方式:重覆,負荷劑量:100%,負荷範圍:5x1-2,休息:組間大於30秒,不超過3分鐘,另外,運動風氣提升,舉重運動受到重視,而把舉重動作放入各項運動項目並不是罕見的事,對於其他專項運動可以把抓舉和挺舉動作並不一定要追求做得多重,而是著重全身力量的傳導,有神經傳導及動力鍊的概念。

人體很聰明,很快適應,也容易因為錯誤訊息,讓身體啟動錯誤機制,沒有最好的訓練方式,但訓練有原則性,適當的強度,對於能力的提升較有效率,也較能避免傷害,整篇文章不單是針對運動員,對於一般人同樣適用,希望透過這樣的分享方式,讓大家對訓練有完整的概念,然而,訓練不是這麼簡單的事,絕對不是以上描述就能清楚表達,如果大家肯定我的分享,我會再寫更多相關的文章。

往下滑看下一篇

檢舉

我認為這個內容是
廣告
情色
侵權
其他

請在此留下訊息,我們會盡快回覆您的問題

跑步足跡 + 30